第68期
出刊日:2024-04-15
返回上一層血液怎麼會是乳白色?! 小心「乳糜血」的警訊
有些民眾熱心捐血後,收到檢驗報告註記有「乳糜血」,無法使用;或是到醫療院所抽血檢查被告知有乳糜血,這是怎麼回事?
諮詢/蘇大成(臺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臺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
撰稿/陳育晟
一般人接受抽血或捐血時,血液檢體經過離心處理後,上層血漿通常是澄清的淡黃色,但如果血漿呈現混濁的乳白色,就稱為「乳糜血」。
乳糜血成因:三酸甘油酯過高 易罹患冠心病、胰臟炎、代謝相關疾病
造成乳糜血的原因,就是血中的三酸甘油酯過高。健康的人血液中三酸甘油酯標準在150mg /dL以下,如果介於150~199mg/dL為稍微偏高。當出現乳糜血時,數值多半超標到700mg/dL以上,有些人甚至會高到1000mg/dL甚至3000mg /dL以上。一般來說,三酸甘油酯若超過200mg/dL,即建議進一步就醫檢查及諮詢。
血液中的脂蛋白還可細分為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中密度脂蛋白(ID)、高密度脂蛋白(HDL),而三酸甘油酯大部份存在於乳糜微粒和極低密度脂蛋白中,由於總膽固醇的數值為VLDL+LDL+HDL的總和,當三酸甘油酯數值升高時,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也會高,總膽固醇也隨之上升。
高血脂症的定義為:只要三酸甘油酯或總膽固醇的數值其中一項超標,即為高血脂症,簡而言之可分為3種類型:
●總膽固醇正常、三酸甘油酯超標
●總膽固醇超標、三酸甘油酯正常
●總膽固醇超標、三酸甘油酯超標,稱合併型或混和型的高血脂症。
因為三酸甘油酯數值與總膽固醇數值息息相關,有乳糜血的患者要注意是否為合併型高血脂症,此型病人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相較其他型的高血脂症更高,且治療更為棘手。
除了心血管疾病外,三酸甘油酯也與急性胰臟炎、糖尿病、脂肪肝、代謝症候群有關,患者常合併有這些疾病。高血脂的門診有不少病人是腸胃科醫師轉診過來,因為病人平時飲食攝取過多油脂,在發生心血管疾病前就因胰臟負擔過重造成反覆的急性胰臟炎,病人因劇烈腹部疼痛而就醫治療,最後發現與三酸甘油酯過高、控制不良有關。
►左為三酸甘油酯正常的血液,右為超標的血液,血漿呈乳白色,即乳糜血。
先天基因缺陷 乳糜血風險明顯增加
血脂肪與膽固醇的問題多半肇因於熱量、糖分攝取過多,又缺乏運動所致;沒被利用掉的熱量會轉變成三酸甘油酯,儲存於肝臟與脂肪中,長久下來,就成了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
但乳糜血的成因不單只有飲食這麼簡單,更與先天基因缺陷有關。2019~2020年,臺大醫院高血脂特別門診邀請了108位三酸甘油酯超過1000mg/dL的病人進行基因研究,有27例(25%)被鑑定為嚴重高三酸甘油酯(HTG)致病罕見變異。其中罕見變異主要在脂蛋白脂解酶(LPL)基因缺陷,佔了罕見變異的86%,少數變異在載脂蛋白基因A5(APOA5,8%)、脂解酶成熟因子1(LMF1,3%)和載脂蛋白基因A1 (APOA1,3%)。
許多研究發現,倘若有載脂蛋白基因APOA5、APOE4多型性基因型者,會影響到血脂的代謝。臺大醫院2011~2013年的研究發現,如果病人有上述基因多型性,加上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25者,三酸甘油酯值超過500mg/dL的風險,會比無APOA5及APOE4基因型者,分別增加約16及14倍。
另一個角度來看,三酸甘油酯會超過500mg/dL的人,APOA5基因多型性者佔了50%;而三酸甘油酯超出1000mg/dL有乳糜血的患者,有三分之二可以找到APOA5基因多型性。
而後天的飲食習慣更會助長乳糜血的狀況。乳糜血的病人即便吃再節儉,三酸甘油酯都可能過高,如果又喜吃高油、高糖,喜歡吃精緻麵食、麵包、油炸物、喝高湯和濃湯,或是偏好飲酒,那數值更容易失控。此外,生活習慣不良、時常睡眠不足,血脂的代謝也會變差,例如進食後立即上床睡覺,食物未經充分吸收、消化、代謝,也會造成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上升,進而導致乳糜血。主要是許多脂肪及蛋白質的消化、吸收、代謝需要2~4小時,如果晚餐太晚進食,很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以及食物吸收代謝異常,易引起高血脂及高血糖。
三酸甘油酯超標 先調整飲食習慣再考慮用藥
一般來說,三酸甘油酯數值落在200~300 mg/dL的患者,醫師並不會馬上用藥,而是先找出患者的飲食生活習慣出現哪些問題,建議從調整這些習慣做起。若數值達到400 mg/dL以上,這些患者通常有家族病史或血脂代謝基因缺陷,就會建議用藥治療,如果不用藥,在高油脂及高果糖飲食後,其三酸甘油酯數值很可能衝到1000mg/dL以上,會產生嚴重的後遺症。
不過也不是用藥後就能一勞永逸。有基因缺陷的乳糜血病人,很難將三酸甘油酯數值控制在正常值150mg/dL以下,治療目標通常會先設在500mg/dL,並同步改善生活飲食習慣。若已經降到500mg/dL以下,但仍持續飲酒、吃高油、高糖食物,很有可能在吃下這些美食的隔天,數值又飆高。
遠離乳糜血威脅 怎麼吃有「撇步」
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於控制三酸甘油酯與乳糜血來說相當重要,以下飲食原則可供參考。
在三餐中,早餐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可吃得較為豐盛,但不代表一定要吃得很油膩;午餐正常,晚餐則可以清淡一些。
三餐主食選擇上,建議以米食為主,減少麵食的比例。尤其建議病人在白米為主(6~7成),加上一些五穀雜糧,例如黑米、紫米、小米、薏仁、燕麥、紅豆、綠豆等。臺大醫院近期研究發現,60%的白米飯加上40%的紅薏仁,以及全白米飯組,只要吃兩周,膽固醇與血脂肪及血糖,比之前基礎值下降得很明顯,也可減重,對肝腎都有好處。
麵食的問題在於容易過量,且吃麵時,麵體上也常會淋上高油的肉燥或麻醬等醬汁,多數人吃麵也比較不會細嚼慢嚥,若再搭配滷味小菜,熱量不知不覺就增加許多;而麵包則是因為食用後較無飽足感,可能動輒一口氣吃下好幾個,不知不覺中就會熱量超標。俗語說「北方人吃小麥、南方人吃大米」,指的就是氣候差別會影響我們的飲食習慣,地處南方的台灣飲食上熱量不需太高,應以米食為主。
另外,應避免喝火鍋高湯及吃油炸食品。許多高湯需要長時間燉煮食材,通常裡面含有高油脂及高熱量食材,熱量不低;濃湯則是因為裡面含有許多澱粉及油脂,熱量高,同樣建議淺嘗即止。
油炸食物也盡量不要吃,市面上的油炸食物,不少都是使用回鍋油烹調,油本身已經變質、氧化,甚至還有很多毒性物質,高溫下會產生丙烯醯胺,會造成身體健康負擔,甚至致癌。
最後則是要避免或減少酒精和含有果糖的飲料,因為酒精與果糖的代謝路徑很像,會在體內形成更多三酸甘油酯的原料「乙烯輔酶A」,再轉化成脂肪,儲存在肝臟內,助長脂肪肝,或是轉化成血液循環中的三酸甘油酯,最好以白開水或茶取代酒、果汁及含糖飲料。
用餐時,可採用「懷石料理」的飲食順序,即先吃沙拉和湯品,再吃肉類,而後享用主食,最後再吃米飯。米飯最後才食用,較不會造成血糖快速升高。記得細嚼慢嚥,可以幫助消化、較易有飽足感,腸胃不做怪。
而運動也對降低三酸甘油酯大有幫助,因為運動會改善脂蛋白脂解酶(LPL)的功能。研究發現,運動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提升,而三酸甘油酯也會同步下降。
總而言之,雖然許多病人因血脂代謝基因缺陷,先天就容易出現高血脂甚至乳糜血,但只要好好控制飲食習慣、多運動,遵循醫囑用藥,多半能控制好乳糜血的情形,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編輯筆記 / 以「骨力」 迎接健康高齡生活
- 新聞NEWS一下 / 知名人士心肌梗塞驟逝 有心血管疾病風險者應及早預防
- 新聞NEWS一下 / 日知名藥廠紅麴產品引發腎疾致死 使用紅麴產品停看聽
- 超高齡社會來襲 存骨本、練肌力 遠離失能威脅!
- 如何早期發現攝護腺癌? 多參數磁振造影檢查可避免「亂槍打鳥」
- 脈衝光治療能緩解乾眼症?
- 乾癬治療新進展 用對藥 病灶可望清零
- 健檢發現頸動脈狹窄,嚴重嗎?
- 長輩出現重聽,會好嗎? 何時該用助聽器?
- 尿路結石痛不欲生! 如何取石碎石一次解答
- 缺鐵性貧血的症狀與治療策略
- 老年人悶悶不樂, 是憂鬱還是失智?
- 難解疼痛, 其實是神經纏套引起?!
- 楊智超醫師專欄 / 不明原因腹痛,尿液照光呈褐色… 可能是紫質症作祟!
- 消脂保肝專欄 陳思潔醫師 /SGLT-2抑制劑 降糖、護腎、顧心、減重,一舉數得!
- 內分泌知識小棧 曾宇婷醫師 / 糖尿病人易骨鬆,骨折風險增!
- 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CT) 在青光眼診斷治療上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