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期
出刊日:2023-10-13
返回上一層細胞療法 可治癒第1型糖尿病?!
糖尿病新藥遍地開花,然而新藥鮮少適用第1型糖尿病患者,終身施打胰島素是病人與家屬沉重的負擔。美國FDA今年核可了第1型糖尿病的細胞治療,可能讓病友擺脫胰島素。
諮詢/莊立民(臺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臺大醫院內科部兼任主治醫師、好甘心診所新陳代謝科特聘教授)
撰稿/曾宇婷(好心肝門診中心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專任主治醫師)、李宜芸
糖尿病影響全世界超過5億人口,嚴重的併發症威脅生命,各國醫界無不高度重視。近年第2型糖尿病的藥物研發有許多振奮人心的成果,根據不同調節血糖的機制而發展出許多新藥,包括這兩年最受注目的「瘦瘦針」GLP-1受體促效劑以及SGLT2抑制劑,不只能降體重,還能保護心血管與腎臟。
第1型糖尿病照顧負擔沉重
而第1型糖尿病屬於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根據健保資料統計,約占總糖尿病人口數的0.5~0.7%,多數發病於青春期前後,發生率為每年每十萬人口有2~3位新病患。患者由於自體免疫而攻擊自身的胰島細胞,破壞了胰島β細胞,以致無法分泌胰島素,因此終生必須依賴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一天需要多次扎針自我監測血糖並注射胰島素,對於發病年齡較輕的孩童與家長是非常大的照顧負擔,對於成人患者也會造成其社交生活及體能活動的限制。
第1型糖尿病患的升糖素分泌異常,為了避免急性慢性併發症發生而嚴格控制血糖,就容易發生低血糖,甚至交感神經及腎上腺反應也減弱,以致於發生低血糖時直接造成意識改變,而無法即時補充糖分,也就是「低血糖不自覺(hypoglycemia unawareness)」。30~40%的第1型糖尿病患每年會發生一次以上的嚴重低血糖,其中20~25%有低血糖不自覺,出現昏迷、休克、癲癇風險很高,需要到急診緊急處置,增加第1型糖尿病患的死亡率。尤其幼年或是老年患者在半夜,因低血糖不自覺而造成嚴重低血糖的風險很高,導致照顧者身心壓力極大,嚴重影響病患及家屬的生活品質。
一旦病患出現低血糖不自覺以及嚴重低血糖事件,應該放鬆嚴格的血糖控制數周來恢復低血糖自主生理反應。隨著醫療科技的進展,即使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搭配雙荷爾蒙全自動輸注系統(hybrid closed-loop system),也就是人工胰臟,仍有約30%患者會發生低血糖不自覺,並且也只有6、7成的人可以控制糖化血色素在7%以下,這是第1型糖尿病的治療困境。
第1型糖尿病的藥物發展一直沒有新的突破,目前在台灣唯一可以根治第1型糖尿病的方法只有胰臟移植,然而器官短缺,因此胰臟移植手術的條件嚴格,限已出現腎臟、眼睛、神經或心血管病變的第1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更適合已做腎臟移植的患者,因為這群患者已經在使用免疫抑制劑,再進行胰臟移植(pancreas after kidney)並不需額外使用免疫抑制劑,相對可以獲得的好處更多。
細胞治療可能治癒第1型糖尿病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於6月份通過了第一款第1型糖尿病的細胞治療—Lantidra(donislecel),簡單來說是胰島細胞的異體移植(allogenic islet cell transplantation)。
胰島細胞移植並非新技術,而國外也有許多大學醫院可以進行此療程,案例逐年增加,尤以加拿大艾伯塔大學臨床胰島移植計畫(University of Alberta Clinical Islet Transplantation Program)最富盛名,美國也有8大中心合作進行臨床試驗,技術已成熟,而開發Lantidra的公司CellTrans就是由其中的伊利諾大學(Illinois University)教授Jose Oberholzer所成立,他已在胰島細胞移植領域耕耘20年。
胰島細胞移植治療怎麼做?
胰島細胞移植的作法是先透過外科取下胰臟,透過特殊的膠原?,將胰臟解離而純化出胰島細胞,接著由介入治療放射科醫師(interventional radiologist)協助打入肝門靜脈內,約兩周後經由血管新生而供給胰島細胞存活於肝臟內,分泌胰島素、升糖素以維持血糖之恆定。
胰島細胞移植可分為自體移植(autotransplantation)與異體移植(allotransplantation),自體移植主要是針對嚴重胰臟炎需要摘除胰臟的患者,從自身摘除下的胰臟分離出健康的胰島細胞種進肝臟,在肝臟內開始作用分泌胰島素,術後不需要施打胰島素,也不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劑。
而胰島細胞異體移植主要是針對第1型糖尿病患者,由於患者體內已無β細胞,因此需要靠捐贈者的胰臟來分離出胰島細胞,屬於異體移植,手術後也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劑來避免排斥問題。
在美國,過去胰島細胞的異體移植都是屬於臨床試驗的階段,若希望進行治療,需要事先取得FDA核可。目前美國FDA認為異體的胰島細胞移植並不屬於實質器官的移植,而是「藥」,因此以細胞治療來定義,並需要符合製藥的規範與操作流程標準化,更可以保障患者的安全,也為往後異體的細胞治療或幹細胞治療定錨。在Lantidra以前,並沒有任何FDA核可過針對第1型糖尿病的細胞治療。
目前Lantidra主要針對第1型糖尿病的成人患者,適應症包括血糖起伏極不穩定,反覆發生酮酸中毒或是低血糖不自覺、嚴重低血糖事件,評估其接受移植的好處多於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副作用。
不須開刀承擔器官移植風險
仍有免疫抑制劑的副作用
胰島細胞治療的好處是,相對於胰臟移植是相當高風險的移植手術且需要高度專業手術技術,後續也可能產生手術併發症,而執行胰島細胞治療,不需移植外科醫師動刀,而是可透過介入治療放射科醫師,在X光的輔助下,將胰島細胞注入肝門靜脈中。另一個好處是,器官移植只有一次機會,但胰島細胞治療如果未達治療目標可以重複注射。
療程第一次每公斤體重最少須注射5000個胰島細胞(equivalent islet number per kilogram, EIN/kg),第二次注射則最少需要4500 EIN/kg,最多可進行3次注射,每一次的胰島細胞都是從不同的捐贈者來製造。
許多患者在術後可以擺脫胰島素注射,減少嚴重低血糖或酮酸中毒的狀況,也大幅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根據Lantidra的研究顯示,收案共30名患者,有21名在進行1~3次的胰島細胞治療後,可擺脫每日胰島素注射至少1年,有三分之一可擺脫胰島素注射達5年以上,不過有5名患者對胰島細胞治療沒有成效。87.5%患者胰島細胞治療一年後糖化血色素小於7%達標,並且只有1%發生低血糖不自覺,相較於人工胰臟治療效果更好,但是也可能出現後遺症與副作用,因為使用的細胞是異體細胞,因此與器官移植一樣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劑,會降低免疫力、增加罹患癌症及感染的風險,研究顯示90%的患者有副作用,包括注射治療術中併發症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劑副作用。此外,有2名受試者在研究期間死亡,死因包括敗血症與慢性缺血性疾病,看起來接受胰島細胞移植也需承受相當的風險。
台灣目前尚無法進行此治療,因為Lantidra的治療需在當地進行,由於純化後的胰島細胞需要在6小時內打進患者體內,因此,不像是一般藥物可以引進台灣讓患者受惠。
目前與糖尿病有關的細胞治療還包括以幹細胞為基礎的臨床試驗,有些已經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由於這是從人體幹細胞來分化而成,因此不需要捐贈者來提供胰島細胞,若能成功,可以無限制的製造胰島細胞,或許能幫忙到更多的第1型糖尿病患者。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編輯筆記:醫學尖端療法 盼扭轉癌症與重大疾病
- 張學友演唱會跌坐舞台 梅尼爾氏症不只會眩暈 也可能喪失聽力
- 藝人自曝4年長12顆息肉! 定期糞便潛血與大腸鏡檢查 遠離大腸癌
- CAR-T殲滅癌細胞奏效 其他細胞治療也是治癌的新希望?
- 人工智慧結合超音波 15分鐘「快篩」 揪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 精準投彈! ADC抗體藥物複合體 抗癌精準利器
- 基因治療時代來臨! 血友病可望打一針治癒
- 基因治療時代來臨! 健保給付天價藥 改變脊髓肌肉萎縮病兒命運
- 減重方式愈來愈多 免開腹也能縮胃 「瘦瘦針」新藥輪番上市
- 不只小孩要打疫苗 成人疫苗你接種了嗎?
- 毒品可用來治療憂鬱症?! 擺脫憂鬱還可以怎麼做?
- 扁桃腺發炎 嚴重可能需要插管、住加護病房?!
- 愛挖鼻孔, 小心鼻前庭炎,甚至影響腦部!
- 醫界翻修冠心病指引 不再稱「穩定性」冠狀動脈疾病 強調預防更重於治療
- 阿斯巴甜列可能致癌物, 可以安心吃嗎?
- 楊智超醫師專欄:跑步時,怎麼手腳麻麻的? 運動及健身所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 消脂保肝專欄:脂肪也會累積在胰臟! 與肥胖、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前期密切相關
- 王清泓醫師專欄:如何陪伴患有青光眼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