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59期

出刊日:2022-01-15

返回上一層

曾宇婷醫師專欄 / 小心! 「壞膽固醇」過多會讓血管硬化

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不少人都知道膽固醇太高不好,嚴格來說更要注意的是壞的膽固醇。如何減少壞膽固醇的威脅?

撰稿/曾宇婷(好心肝門診中心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專任主治醫師)

膽固醇是人體細胞膜的重要組成,也是合成許多內分泌荷爾蒙的重要原料。膽固醇的來源有二,人體(主要在肝臟)可以自行合成膽固醇,膽固醇會隨著膽汁分泌進入小腸,這部分佔四分之三;另外有約四分之一的膽固醇來自飲食,食物中的膽固醇會有約50%再吸收回血液中。

膽固醇在血液中是以「脂蛋白」(Lipoprotein)的形式運送,依據脂蛋白中的載脂蛋白(Apolipoprotein)不同和膽固醇含量不同,會形成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較多量的膽固醇)等,也就是常聽到的好、壞膽固醇;人體周邊組織使用後剩餘的膽固醇則被低密度脂蛋白運回肝臟,透過肝細胞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DL receptor)將膽固醇吸收,再隨膽汁排出。

過多的低密度脂蛋白所含之膽固醇會囤積在血管壁,形成動脈硬化斑塊,一旦硬化斑破裂、造成血小板聚集凝結,就會血管阻塞;相反的,高密度脂蛋白則負責將血中多餘的膽固醇運回肝臟代謝,所以又有血管「清道夫」之稱。

每降低38 mg/dL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降低約19%的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減少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攝取、增加飲食中膳食纖維量以及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都可以幫助膽固醇代謝,並降低約10~15%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

高風險族群可使用降膽固醇藥物

針對高風險族群,例如糖尿病患者、已知有動脈硬化相關心血管疾病者,使用降膽固醇的藥物介入有更多的好處。最廣為使用的就是statin類藥物,statin可抑制HMG-CoA還原酶,減少膽固醇自行合成,同時加強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表現,以促進膽固醇排出。statin類藥物降膽固醇的效果最高可達55%,但其副作用有肝功能異常、肌肉痠痛、頭痛、腸胃不適等。無法耐受statin副作用者,可改用Ezetimibe(怡妥 Ezetrol),此藥可抑制小腸將膽固醇再吸收,雖然副作用較少,但降膽固醇的效力也較差。

目前還有一種不同的降膽固醇機轉之藥物: PCSK9抑制劑。PCSK9是一種蛋白質,會和低密度脂蛋白及其受體結合,導致受體無法再回到肝細胞表面利用,無法結合血中LDL。PCSK9抑制劑可以增加LDL受體回到細胞表面持續與LDL結合,降低血中壞膽固醇濃度。此類藥物為注射型單株抗體,每兩週或四週注射一次,可降低超過60%低密度脂蛋白,副作用主要是注射部位疼痛。此藥效果佳但由於藥價高,需符合條件才能申請健保給付。所有的降膽固醇藥物目前均未發現提高新發生糖尿病的風險。

LDL降低可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越低,對於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的人越有好處,但要降到多低目前全世界尚無統一標準,不過在藥物治療下,LDL降到20mg/dL的人並未觀察到明顯副作用,而依據台灣現行指引,已有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者,LDL需控制在70mg/dL以下;糖尿病人的LDL則建議在100 mg/dL以下,病人對降膽固醇藥物的耐受性也是重要考量。更重要的是,除了膽固醇之外,血壓、血糖、肥胖、抽菸等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因子,同樣必須注意,定期監控危險因子、重視自己的健康狀態,才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方法!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