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最新消息

卵巢癌 各年齡層都有 死亡率較高|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卵巢癌是婦科癌症死亡率的首位,目前仍缺乏有效的篩檢方法,較難早期診斷及治療。而且卵巢位於骨盆腔中,腫瘤通常要大到10公分以上才能在腹部摸到,容易與腸胃不適混淆,經常延誤就醫,被診斷時已為晚期。

卵巢癌根據組織可分為:上皮細胞癌、性腺細胞特定間質細胞癌、生殖細胞癌。而上皮細胞癌佔所有卵巢癌的7成。

在這之中,可再依病理切片分成兩型:

第一型(Type 1)屬低危險群,因細胞分化良好、癌細胞長得慢、基因組穩定,容易被摸到,受惠於婦科超音波普及,多數可早期診斷,治療效果較好。值得慶幸的是,台灣卵巢癌病友多屬於第一型,因發現得早,因此預後較好。

第二型(Type2)屬於高危險群,細胞分化不良,通常一發現就是三期以上,腫瘤大且不規則,症狀多半是因癌細胞轉移引起,伴有腹水產生,通常診斷較晚,治療效果差,預後也較差。歐美卵巢癌患者7成屬於此型,台灣雖然較少,但也有4成左右屬於第二型。

致病原因:卵巢癌迄今9成以上找不到原因,而約5~10%跟BRCA1、BRCA2基因突變有關。

治療:卵巢癌目前的治療以手術與輔助性化療為主,手術可以確認期別、癌細胞型態與擴散範圍。第一期的卵巢癌,若患者年輕,考慮未來生育,可與主治醫師討論保留子宮與單側輸卵管。第二期則大多會切除卵巢、子宮及淋巴腺,術後一般是stage IA、grade 1之病人不用化療,其他期都要。視情況加上抑制血管新生的標靶藥物癌思停(Avastin),唯健保只給付第二線使用。

第三期除了手術外,還會加上鉑金類化療為輔助治療(adjuvant chemotherapy)。還有一些會再使用維持性治療(maintenance therapy),有些需要長達一年,通常經過治療後,70%病友在影像學如CT、MRI上找不到腫瘤,腫瘤指數CA125也正常。不過兩年後約有一半的病友會陸續復發,到時就再重新治療。

30%的患者對第一線化療效果不好,則考慮第二線藥物,如鉑金+微脂體小紅莓(Lipo-Dox)。微脂體是最新分子生物科技所研發出來的新式化療藥物,作法是把小紅莓(doxorubicin)用微脂體包覆起來,就像導航飛彈,它可以直接運送到腫瘤組織,定點攻擊癌細胞,減少化療藥物對其他組織造成傷害。

另外,也可用基因檢測找出個人適用、效果最好的標靶治療藥物。最新研究發現,部分卵巢癌患者與同源重組修復基因缺失(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簡稱HRD,BRCA突變如BRCA1、BRCA2為其中一種基因缺陷)有關,以致細胞在修補毀損缺陷的DNA過程中發生問題,若HRD檢測結果是陽性時,可用PARP(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抑制劑如令癌莎(Lynparza)治療。

哪些人要注意?家族帶有BRCA1、BRCA2基因缺損或MMR系統基因缺損的女性;曾罹患子宮內膜癌的人。有上述風險的女性,如果月經的量及時間都很正常,建議每半年做一次婦科超音波檢查。

諮詢/陳祈安(好心肝門診中心婦產科特聘主治醫師、臺大醫院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兼任婦產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