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61期

出刊日:2022-07-15

返回上一層

新聞NEWS一下 / 副總統椎間盤突出致下背痛 手術後恢復良好

媒體報導,副總統賴清德近日因急性下背疼痛就醫,經檢查發現為左側腰椎第5節、薦椎第1節椎間盤突出併神經根壓迫,經台北榮民總醫院脊椎手術團隊施行腰椎顯微手術,屬於微創手術,過程順利,恢復狀況良好,已於6月27日出院。

台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骨科特聘主治醫師劉文俊受訪表示,椎間盤本身是半固體,像圓盤般分三層構造:最外圍是韌帶,再來是層層環狀的纖維環(annulus fibrosus)包覆,中心則是如膠狀物的核仁(nucleus pulposus)。核仁高達80%是水分,就像顆水球般,被重壓時可以支撐住並提供回彈的力量,然而核仁的水分會因年齡增長而減少,使得纖維組織漸漸失去彈性,這是椎間盤可能受損的原因之一;加上當脊椎受到不正常的施力,也會傷害到椎間盤。最常見的就是核仁脫出形成的椎間盤突出(Herniated Intervertebral Disc, HIVD)。

若椎間盤突出太厲害時,導致脊椎後縱韌帶破掉,甚至核仁組織外洩引起神經麻痺時,就必須手術。腰部椎間盤病變又以發生在第4、5節腰椎及第5節腰椎、第1節薦椎之間最常見,患者會有強烈的下背痛與下肢麻痛症狀。

手術的方法首先是減壓,讓神經不要受壓迫,若有脊椎骨之間的不穩定,再做固定,因此手術原則就是「減壓加固定」。

腰椎手術主要從背部開刀進去,拿掉椎間盤,讓神經不要受壓迫。傳統是採開放式手術切除椎弓,現在還有微創手術可選擇,優點是傷口小、可縮短復原時間,但手術時間比開放式手術長,較適合單純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微創手術的傷口大約只有2公分,術後隔天,甚至幾小時後就可下床,傷口疼痛的情形較少。

腰椎切除椎間盤後,現在的觀念是不置放人工椎間盤,而是讓軟骨自己慢慢長起來,約莫3∼6個月可以長出纖維組織,其性質當然不如正常的椎間盤那麼好。另有人工椎間板可供使用,但近年來的觀察發現,人工椎間板似乎無法承受腰椎活動的壓力,因此現在仍無法普遍使用。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