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61期

出刊日:2022-07-15

返回上一層

曾宇婷醫師專欄 / 別讓糖尿病走向洗腎! 應定期回診服藥、飲食控制、運動

撰稿╱曾宇婷(好心肝門診中心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在台灣,末期腎病需長期洗腎的人數較世界各國多,其中有大約一半的洗腎人口患有糖尿病,因此如何避免糖尿病患走向腎衰竭,是糖尿病全面照護的重要目標。
 
長期高血糖對腎臟微血管及腎小管細胞會產生毒性,細胞內氧化壓力增加,引起發炎反應,造成腎絲球纖維化以及白蛋白滲漏;此外,高血糖狀態也會導致腎素-血管張力素-醛固酮系統(renin- 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活化,造成高血壓以及腎絲球內壓力增加,長期下來均會導致白蛋白尿及腎絲球功能受損。
 
 
抽血及尿液檢查 診斷是否有腎臟病
 
糖尿病引起的腎臟病變可以透過抽血測肌酸酐(Creatinine),再依據年齡、性別計算出估算腎絲球過濾率(eGFR),若持續低於60ml/min/1.73m2就是第3期以上慢性腎病。典型之糖尿病腎病變還會在尿液中出現過多的白蛋白,因此尿液檢查也是必要的,檢測單次尿液中「白蛋白╱肌酸酐」相除的比值若大於30mg/g則為異常,3至6個月內重複檢測仍有白蛋白尿,且排除其他腎損傷原因,則可診斷為糖尿病腎病。
 
許多研究顯示,白蛋白尿除了與腎功能惡化有關,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提高糖尿病患死亡率,因此減少白蛋白尿可以預防或是延緩糖尿病腎病變的惡化,而控制血糖、血壓仍然是重要關鍵。鈉-葡萄糖共同運輸蛋白2(SGLT2)抑制劑這種降血糖藥物作用在腎小管,可增加尿糖排出以降低血糖值,許多證據顯示可以減少尿蛋白及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對已有腎病之糖尿病患也能延緩腎絲球過濾率下降、避免走向洗腎階段,進一步減少病患因心血管疾病或腎病之死亡率,這些好處不僅是控制血糖的效果,SGLT2抑制劑同時增加「鈉」排出,約可降低收縮壓5mmHg,以及降低腎絲球內壓力。
 
過度活化的腎素-血管張力素-醛固酮(RAA)荷爾蒙系統也是引起糖尿病腎病的因素,合併有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較血壓正常者更容易發生腎病變,因此RAA系統相關之抑制藥物除了降血壓,亦能降低腎絲球內壓力,加強了糖尿病患腎臟保護效果。新一代的醛固酮受體拮抗劑:Finerenone,更是對心血管及腎臟組織有抗發炎、抗氧化、抗纖維化好處,提供糖尿病患更全面的保護,不過台灣目前尚未上市。
 
 
改善危險因子 遠離腎病變
 
發生糖尿病腎病的危險因子除了高血糖、高血壓外,肥胖、抽菸、缺乏運動也是可改善的危險因子。在糖尿病初期積極控制血糖至糖化血色素7%以下,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以減少尿蛋白及腎病變發生機率;若是腎功能已變差,控制目標必須依照個人化調整,避免發生低血糖、高血鉀等副作用,病患之慢性用藥也應該隨腎功能調整劑量。
 
總之,定期回診監測、規則服藥,搭配飲食運動的控制,仍是糖尿病患最重要的功課!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