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期
出刊日:2023-07-15
返回上一層到處都有環境荷爾蒙,危機四伏! 如何減少危害?
國內自從爆發過塑化劑事件後,許多民眾對於環境荷爾蒙已經耳熟能詳,然而,日常生活中仍處處都有環境荷爾蒙的存在,該怎麼減少危害?
諮詢╱陳保中(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撰稿╱黃筱珮
早在半世紀前,1962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出版《寂靜的春天》一書,就揭示了惡名昭彰的殺蟲劑DDT(有機氯化物)對生態平衡所造成的災難性衝擊,讓人們開始重視環保議題與環境荷爾蒙的危害。然而,50年過去了,各類環境荷爾蒙的威脅有增無減,不只充斥在人類的食衣住行之中,也透過大氣環境和食物鏈進入極圈動物體內,就連北極熊也無法倖免。
要降低環境荷爾蒙的危害,除有賴各國政府與相關業者從源頭管制,推行並落實「綠色化學、綠色製程」,減少有害化學物質流入環境外,每個人也都可以從日常生活做起,改變使用習慣,儘可能減少環境荷爾蒙的曝露與接觸,一點點的小改變,都會成為拯救自己與地球的一大步。
環境荷爾蒙會干擾人體正常的荷爾蒙
環境荷爾蒙其實是源自日本的說法,正式名稱為「內分泌干擾物質(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是指某些具有類似生物體內激素作用的人造化學物質,流布於環境,透過食物鏈再回到人體及其它生物體內。這些物質會模擬生物體內的天然荷爾蒙,干擾及改變人體免疫、神經與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影響人體健康。
因為身體會誤以為環境荷爾蒙是「自己人」,影響了體內正常荷爾蒙的運作,引發許多問題,影響之一就是造成生育力愈來愈差。綜合很多實證研究發現,男性平均精子數量正在持續減少,已經是原本濃度值的一半以下,使得不孕的比例愈來愈高。
環境荷爾蒙是癌症幫凶
環境荷爾蒙還被證實與女性乳癌和子宮內膜異常增生、男性前列腺癌及睪丸癌、腦下垂體及甲狀腺功能改變等疾病有關。近年來不論在台灣或美國,乳癌、攝護腺癌、睪丸癌、卵巢癌、內分泌系統相關的癌症都呈現上升且年輕化的趨勢,很有可能與各種環境荷爾蒙的刺激有關。環境荷爾蒙雖然不是直接致癌物,但它扮演「幫兇」的角色,助長了癌細胞。
充斥在生活環境之中的環境荷爾蒙種類繁多,包括殺蟲劑(如DDT)、多氯聯苯(PCB)、塑化劑、雙酚A、戴奧辛、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等。目前已知之環境荷爾蒙至少超過千種,種類還在不斷增加。
在眾多環境荷爾蒙中,更值得關注的是具有持久性、半揮發性、生物累積性和高毒性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約有28種品項,對環境及生態的危害更大,例如DDT、PCB、戴奧辛、PFAS都列名其中。聯合國已訂定「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斯德哥爾摩公約」加以管制,近年我國也隨著公約增列化學物質決議,逐步完成實施計畫修訂加以限制,以符合國際管制趨勢。
►圖說:充斥生活的塑膠製品,其中的塑化劑也是環境荷爾蒙的一種。
國內曾有多起 環境荷爾蒙食品安全事件
環境荷爾蒙的毒害無處不在,在國內也有數起案件讓人記憶猶新。1979年發生在彰化的多氯聯苯中毒事件,造成2千多人受害,受害者臉上出現黑瘡(氯痤瘡)等皮膚病變、以及免疫系統失調,甚至遺傳至下一代。
2011年,台灣爆發塑化劑事件,有不肖廠商在常見的合法食品添加物「起雲劑」摻加廉價的工業用塑化劑DEHP,引發社會恐慌。
衛福部食藥署也曾在2015年抽驗市售塑膠類奶瓶時,檢出禁用的雙酚A。雖然雙酚A被禁用於奶瓶奶嘴,但它目前仍被運用於熱感應紙、罐頭塗層等,可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接觸到這種環境荷爾蒙。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知名研究,找了兩組師生做實驗,一群師生每天中午吃罐頭蔬菜湯,另一群則是每天中午吃新鮮蔬菜湯,連續吃5天,結果罐頭湯組體內的雙酚A濃度是吃新鮮蔬菜湯的10倍之多。
歐美研究發現,雙酚A不但會降低受孕率,還會導致第二型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疾病;國內陳保中教授的雙酚A研究也發現,臍帶血中雙酚A濃度愈高的兒童,7歲時的智商、語言能力和知覺推理能力顯著降低,且頸動脈內膜中層變厚,增加日後發生腦中風的風險。
防水防油防污? 「不沾」的秘密
另外,許多號稱可以防水、防油、防污的產品,也有環境荷爾蒙物質「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的身影,例如不沾鍋、防油紙袋、防風外套等產品。
PFAS又稱為「全氟碳化物」,是一種長碳鏈結構的化學物質,具有防水疏油的效果,可以作為表面塗層劑、工業用界面活性劑及添加劑等物質的材料。
PFAS其實是總稱,含括了4700種以上的含氟化合物,具有持久性與生物累積性,在環境中不易分解,可存在長達40年以上,在生物體內的半衰期也可高達3至5年,是非常「長壽」的汙染物質。PFAS這個「家族」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s, PFOS)這兩種化合物。
PFOS常用於防水透氣布料中;PFOA過去則被用於鐵氟龍不沾鍋的塗層,美國科學團隊曾花了8年時間調查,分析6萬人的血液,結果證實PFOA至少與高膽固醇、潰瘍性結腸炎、甲狀腺功異常、腎臟癌、睪丸癌、妊娠高血壓等6種疾病有關。現今PFOA和PFOS已被列為關注化學物質,禁止用於某些物品,台灣鐵氟龍製造業者也從 2015 年起停止使用 PFOA。
目前許多不沾鍋都會特別標注「不含PFOA」,但還是使用了其他替代品來達到不沾效果,例如有些產品改用PFBS等較短鏈的化合物,雖然毒性較低,半衰期也大幅縮短,不過對人體的危害還是值得再觀察。
PFAS這類化合物進入環境後,對海洋生態的影響也非常劇烈。丹麥學者的研究發現,丹麥所屬的法羅群島接近北極,並不在工業汙染的範圍之內,但法羅群島居民體內的PFAS數值卻異常高,後來發現當地居民有捕食鯨魚的習慣,所以生物鏈頂端的鯨魚體內蓄積的PFAS汙染物質因此回到食用者身上。這印證了,環境荷爾蒙的汙染,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
►圖說:民眾愛用的不沾鍋,雖已禁用PFOA化合物,但其替代品對人體危害尚未可知。
胎兒也會受環境荷爾蒙影響
相較於其它種類的環境荷爾蒙,PFAS半衰期較長,能長期蓄積在人體血液中,在肝臟、腎臟的濃度尤其高,比起成人,家長更擔心是否對幼兒造成危害。其實有些影響可能在胚胎發育階段就形成了,且劑量只要一點點就足以造成影響,顯示暴露環境荷爾蒙的「時間點」比劑量更重要。
丹麥曾經針對一群20歲左右的年輕人進行長期的追蹤研究,收集這群人出生時的臍帶血,結果發現該群年輕人20歲時的肥胖表現與其臍帶血所含的PFAS濃度有關,胎兒時期經由母體接觸到PFAS,日後會使胰島素阻抗風險增加,變得較易肥胖。動物實驗也發現,讓懷孕老鼠暴露在PFAS汙染之下,生下的幼鼠長大後容易變胖,因為PFAS影響了中樞神經,讓食慾異常旺盛。
陳保中教授的研究團隊也曾分析400多位台灣小朋友的臍帶血,以臍帶血中的環境荷爾蒙濃度代表他們在母體內暴露的情形,發現高達98.9%驗出有PFOS、82.9%有PFOA,而且濃度不算低,與韓國、美國、加拿大不相上下。追蹤發現,這些孩子的臍帶血中PFOS濃度愈高,愈易早產、出生體重較輕、頭圍較小、2歲時的動作發展差、更容易有過敏體質,並會加重氣喘症狀。
可以說,PFAS並沒有所謂的安全暴露量,盡可能愈晚暴露,才能降低影響。尤其胎兒時期所有器官正在發育,很容易受這些有害化學物質干擾,影響健康,所以孕婦確實是需要提高警覺的一群。
如何避免PFAS的危害?
有鑑於PFAS的危害,歐盟已擬禁用近1萬項含PFAS的物品。台灣目前尚未全面跟進,但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所有會員公司已於2010年自願性完成汰換PFOS,並持續進行淘汰含有PFOA及其相關物質的化學品。
除了期盼業者自律,從源頭開始管制,一般民眾要如何避免接觸PFAS?不妨以「回到阿嬤年代的生活方式」及「分散風險」為原則,盡量減少接觸。
例如,盡量減少外食以及使用外食包裝容器,因為PFAS會被用在防油紙容器中,塑膠製品也有溶出有害物質的風險。
另外,飲食盡量多樣化,避免單一來源,例如不要只吃某種肉或某種魚。也許有人覺得吃素最好,但蔬菜水果雖然比較不會攝入PFAS、塑化劑等易堆積在動物體內的環境荷爾蒙,但也有農藥或重金屬的問題,因此各類食物均衡攝取還是最好的對策,盡量分散風險。動物內臟比較容易累積PFAS,則建議少吃。
至於煮食的鍋具到底該用哪一種?引發爭議的不沾鍋並非不能用,而是要「正確使用」,特別是國人喜歡熱油快炒的習慣,很容易刮傷不沾鍋、也易使油溫達到攝氏230度以上,使塗層的PFAS釋出。應該減少熱油快炒的動作,一旦發現刮傷就要換新,如果做不到這些注意事項,改用鐵鍋或不鏽鋼鍋比較安全。
如何減少環境荷爾蒙暴露?
□ 外帶熱食或飲料,自備抗酸抗油耐熱的容器盛裝,例如5號塑膠(PP)、不銹鋼、玻璃等材質。
□ 減少使用乳液、香水、沐浴乳等含塑化劑的美妝衛生用品,尤其婦女及兒童應避免使用。
□ 吃東西之前用肥皂按照標準程序(內外夾弓大立腕)洗手。特別是兒童要鼓勵他們確實做到。
□ 少吃罐頭食品以免攝取到罐內塗層的物質。
□ 如需使用塑膠水壺、奶瓶、奶嘴,選不含雙酚A的產品。
□ 選用不含全氟碳化物塗層的鍋具和衣料。
□ 如需使用含全氟碳化物塗層的鍋具和衣料,遵守下列原則:烹調溫度不得高於230度、若有磨損就不能再用、摸過衣料要洗手。
□ 知道各種蔬菜瓜果的正確清洗方式。
□ 攝取的海鮮種類盡可能多樣化,準備懷孕/懷孕中/哺乳中的婦女,吃遠洋大型魚類的次數每週最好控制在兩次以內,每次分量控制在100g內。
資料來源:《毒懂你的生活》P82、83,陳保中著
芳香產品暗藏風險 恐致小兒性早熟
諮詢/劉士嶢(臺大醫院小兒部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小兒科兼任主治醫師)
2022年發生多位幼兒因為擦了知名團購商品的修護霜,而有胸部隆起甚至出現月經等性早熟症狀,才發現產品內含有早已被食藥署禁用的雌激素。在生活環境中,有許多看似無害的物品,其實暗藏風險!當孩子接觸到過多環境荷爾蒙,在體內與內分泌受器結合,就有可能表現出性早熟。
性早熟有哪些徵兆?父母幫女孩洗澡時,如果發現胸部澎澎的有硬塊,甚至在9到10歲前出現類似月經的出血,這些都是性早熟的徵兆,建議盡速請小兒內分泌專科醫師進一步診察,可透過抽血來檢驗體內荷爾蒙的狀況。若懷疑這樣的問題是接觸特定物質或產品所引起,通常停用一段時間後,生長發育就有機會逐漸恢復正常。
過去曾有國際期刊研究顯示,薰衣草或茶樹等精油可能與兒童性早熟有關,由於一些植物性香味分子的結構與女性荷爾蒙類似,可能因此影響了孩子的內分泌系統。市面上一些芳香的產品如乳液、清潔用品、香水、或香氛產品,也都要避免讓尚未發育的兒童長時間接觸。最安全的方式便是選擇成分單純,且無添加香味的兒童用品。
其他還需注意的是含有雙酚A等塑化劑成分的產品,如塑膠玩具、地墊及各類塑膠製品,建議兒童使用完要徹底清潔雙手及身體,避免食入這些物質,同時也能避免皮膚的長期暴露。
►圖說:若要使用乳液或清潔用品,應挑選成分單純、無添加香味的產品。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編輯筆記 / 「魔術子彈」助攻 乳癌治療新突破
- 新聞NEWS一下 / 2022年國人十大死因 新冠肺炎高居第三 肺癌蟬聯癌症頭號殺手
- 新聞NEWS一下 / 前總統女婿之弟腦動脈瘤破裂驟逝 「不定時炸彈」 應控制血壓
- 乳癌威脅日增, 治療有突破!
- 國內猴痘疫情已破百例! 如何減少感染風險?
- 腸病毒71型疫苗上市, 該帶孩子施打嗎?
- 缺藥風波!換藥可以放心用嗎? ――原廠藥、學名藥釋疑
- 基因檢測 能精準預測疾病,趨吉避凶?(下)
- 小時候胖,不只是胖 兒童及青少年肥胖漸增,埋下慢性病根源!
- 中耳炎頻頻復發,該怎麼辦?
- 心頭小鹿亂撞 ――心悸該擔心嗎?
- 健身族、肌少族熱衷攝取蛋白質! 蛋白質怎麼吃最健康?
- 染燙髮,要注意哪些問題?
- 楊智超醫師專欄 / 發炎性肌肉病變 ―力不從心的無奈
- 消脂保肝專欄 /消脂保肝,自救也救人!
- 曾宇婷醫師專欄 / 監控血糖也要顧眼睛! 小心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王清泓醫師專欄 / 青光眼如何影響駕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