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期
出刊日:2023-07-15
返回上一層王清泓醫師專欄 / 青光眼如何影響駕車安全?
許多研究都顯示,青光眼患者與同年齡的眼睛正常人比較,發生交通事故的機會高出了許多。
撰稿/王清泓(臺大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兼任主治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眼科特聘主治醫師)
台灣地小人稠,公共運輸便宜又便利,但還是有許多人喜歡自行開車或騎車。也許為了工作、娛樂、就醫、旅行、訪友等不同的目的。駕車甚至對某些人而言,象徵著自由、操控、獨立、生活品質等。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上與智能上的退化,都使得駕駛安全性蒙上陰影。罹患青光眼後,能否繼續安全駕駛,也是許多患者本身,或週遭親友關心的事情。
青光眼是許多已開發國家致盲的主因。但因為多數進行緩慢,甚至高達半數以上的病患並不自知。隨著病情惡化,視神經萎縮增加,視野缺損擴大,沒有盡速得到適當的治療,最終可以導致失明。
青光眼如何影響駕車時的視覺功能
(一)視野的缺損:青光眼是個進行緩慢的疾病,甚至在末期,病患仍可以保有很好的中心視力。隨著病情的惡化,青光眼患者的視野會愈來愈狹小。一開始可能患者不會注意到,因為多數從週邊視野開始,而且兩眼會互相輔助,因此多數病人到末期可能才會注意到。週邊視野對我們而言,需要行動時,隨時隨地都很重要,尤其在夜間。但週邊視野損害時,病人常常沒有自覺,因為可能週邊視野已經損害8成,但中心視力依然有1.0。有些患者則是在中心視野會出現模糊的區塊,但不透過檢查,病人自己通常察覺不出來。
反應在實際駕車狀況,病患可能看不清楚道路狀況、紅綠燈、路上標誌、甚至靠近你的行人或車輛。轉彎時無法保持在原有車道,或行進間容易擦撞牆角、安全島,變換車道有困難,或對路況變化或突然間出現的車輛行人,來不及反應。
病患也許自己先注意到視野的縮小,或週遭親人注意到駕駛狀況的偏差。不接受適當治療,青光眼通常會隨年齡增長而惡化。但是眼睛也會隨年齡而出現各種問題,例如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這些也都需要列入鑑別診斷。
(二)對比敏感度的下降:青光眼可能會使辨別光或顏色的對比能力變差,或夜間視力變壞。這些都是會影響駕車安全的問題。炫光或照明不足的路況,會使視力進一步受到影響,尤其對向來車頭燈可能誘發這一切的發生,會讓駕駛變得困難。對紅綠燈、路標、交通標示、前車剎車燈等的辨識,造成挑戰。
青光眼駕駛應該做的事
台灣監理所規定駕駛人視力,兩眼祼視力達0.6以上,且每眼各達0.5以上,或矯正後兩眼視力達0.8以上,且每眼各達0.6以上。視野左右兩眼各達150度以上。監理所對視力或視野,針對不同目的、不同年齡的駕駛,要求有所不同。
台灣青光眼患者在就醫時,會主動詢問駕車問題的並不多。也許台灣交通便利,替代選項繁多。罹患青光眼,不代表一定要放棄駕車。但是許多研究都顯示,青光眼患者與同年齡的眼睛正常人比較,發生交通事故的機會高出了許多,五年內的時間可以高出65%,將使自己和其他人陷入危險的境界。有些國家,有任何身體狀況會影響駕車,都有義務在考照、換照時,向監理所主動告知。否則有行車事故時,保險公司可能不會理賠。若眼睛狀況依然可以繼續駕駛,病患可以採取以下作為,增加行車的安全性:
●詢問眼科醫師相關資訊,接受定期的眼睛檢查。眼科醫師可以透過各種儀器,評估目前視野與其他視覺功能,是否能夠勝任安全駕駛。
●車窗保持乾淨,可以降低炫光的影響。駕駛所需的眼鏡度數也要時時更新確認,使視力處在最佳狀況。太陽眼鏡或各式不同的鏡片包膜,也可能因人而異,可以提供駕駛時不同程度的幫助。
●避免車流多而快的路況。減少天候不佳、黃昏、夜間時段的駕駛。
●提前計畫,轉換自己的身分從駕駛變成乘客。採取和親友共乘,或使用計程車、復康巴士,或公共運輸等其他工具代步。不論使用什麼方法,有伴同行,可以使行動更安全。
●有些患者學會「掃視」駕車環境,或轉彎、變換車道時,一定轉頭觀看,以彌補周邊視野缺損的問題。
●自省以下狀況發生的機會:1車子不知道從哪裡跑出來。2看到信號後,反應來不及。3常有其他駕駛對你按喇叭警示。4覺得其他駕駛都開太快。5夜間駕駛、行經繁忙的路口壓力大。6停車有困難。7親友搭你的車,都擔心你的駕駛技術。8對向來車頭燈產生的炫光產生困擾。9行進間容易擦撞障礙物、安全島。
結語
所有人都會面臨無法再開車的一天。生活習慣的轉變和需要依賴他人,可能一時無法適應。台灣公共交通便利,叫車服務多元,也有許多社會福利的照料。要謹記,駕駛的最高原則就是安全。
上圖顯示一個行人出現在駕駛人缺損的視野中。病人可能因為病情不同,在眼前的事物,患者卻毫無感覺。當視野有缺損,對於路面的任何突發重況,反應也是較慢。這在照明不足的情況尤其危險,例如陰雨天、黃昏或夜間。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編輯筆記 / 「魔術子彈」助攻 乳癌治療新突破
- 新聞NEWS一下 / 2022年國人十大死因 新冠肺炎高居第三 肺癌蟬聯癌症頭號殺手
- 新聞NEWS一下 / 前總統女婿之弟腦動脈瘤破裂驟逝 「不定時炸彈」 應控制血壓
- 乳癌威脅日增, 治療有突破!
- 國內猴痘疫情已破百例! 如何減少感染風險?
- 腸病毒71型疫苗上市, 該帶孩子施打嗎?
- 到處都有環境荷爾蒙,危機四伏! 如何減少危害?
- 缺藥風波!換藥可以放心用嗎? ――原廠藥、學名藥釋疑
- 基因檢測 能精準預測疾病,趨吉避凶?(下)
- 小時候胖,不只是胖 兒童及青少年肥胖漸增,埋下慢性病根源!
- 中耳炎頻頻復發,該怎麼辦?
- 心頭小鹿亂撞 ――心悸該擔心嗎?
- 健身族、肌少族熱衷攝取蛋白質! 蛋白質怎麼吃最健康?
- 染燙髮,要注意哪些問題?
- 楊智超醫師專欄 / 發炎性肌肉病變 ―力不從心的無奈
- 消脂保肝專欄 /消脂保肝,自救也救人!
- 曾宇婷醫師專欄 / 監控血糖也要顧眼睛! 小心糖尿病視網膜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