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期
出刊日:2023-07-15
返回上一層曾宇婷醫師專欄 / 監控血糖也要顧眼睛! 小心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是20~74歲成人造成失明的主要原因,其他的常見眼科疾病,例如青光眼、白內障,糖尿病人的發生機會也較高,且較年輕就可能發生。視力的降低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是需要特別注意的糖尿病併發症之一。
撰稿╱曾宇婷(好心肝門診中心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發生視網膜病變的高風險因子除了長期血糖控制不良,還有罹患糖尿病的時間,時間越長風險越高,尤其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診斷糖尿病前就處於高血糖狀態,發病5年後約有20%的人出現不等程度的視網膜病變,若同時又有高血壓、高血脂、慢性腎病等共病,以及懷孕、抽菸等因素,視網膜病變的風險都會增加。
高血糖會影響視網膜血管
慢性高血糖會對視網膜的微血管壁細胞產生毒性及發炎,改變微血管的正常通透性,會在視網膜上產生點狀出血及滲出物,此階段為「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NPDR),視力多還未受影響;但若是在視網膜黃斑部出現微血管滲出物,則會導致「黃斑部水腫」(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就會影響視力了。
隨著病程進展,視網膜微血管阻塞導致視網膜細胞缺氧、缺血,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分泌,促使不正常之脆弱新生血管及纖維組織增生,此階段為「增殖性視網膜病變」(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一旦新生血管破裂則會引起玻璃體出血,甚至異常增生之纖維組織會造成「牽扯性視網膜剝離」,引發視力減退,失明風險極高。
治療方面,當然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減少視網膜病變的發生機率,或是延緩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的惡化。慢性三高用藥雖然無法直接治療視網膜病變,但是在沒有副作用產生的情況下,強化血糖(控制糖化血色素6.5%以下)及血壓的控制,可以減少視網膜病變的風險。
糖尿病患應接受視網膜病變篩檢
值得注意的是,血糖波動(glycemic excursion)越少,越能降低視網膜病變的風險,透過連續血糖監測儀可以更了解血糖波動指標。針對已發生較嚴重之視網膜病變,全網膜雷射治療或是玻璃體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anti-VEGF),也能避免視力衰退或失明風險。
由於視網膜病變早期大多沒有症狀,一旦發生糖尿病,應該盡快接受視網膜病變的篩檢,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立的「糖尿病共同照護網」提供糖尿病友每年一次的免散瞳眼底攝影,配合醫師及人工智慧的判讀,可以盡早發現視網膜病變,轉介至眼科專科醫師進一步治療,才能保護我們的靈魂之窗。
►圖說:糖尿病人應定期接受視網膜病變篩檢,圖為眼底攝影檢查。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編輯筆記 / 「魔術子彈」助攻 乳癌治療新突破
- 新聞NEWS一下 / 2022年國人十大死因 新冠肺炎高居第三 肺癌蟬聯癌症頭號殺手
- 新聞NEWS一下 / 前總統女婿之弟腦動脈瘤破裂驟逝 「不定時炸彈」 應控制血壓
- 乳癌威脅日增, 治療有突破!
- 國內猴痘疫情已破百例! 如何減少感染風險?
- 腸病毒71型疫苗上市, 該帶孩子施打嗎?
- 到處都有環境荷爾蒙,危機四伏! 如何減少危害?
- 缺藥風波!換藥可以放心用嗎? ――原廠藥、學名藥釋疑
- 基因檢測 能精準預測疾病,趨吉避凶?(下)
- 小時候胖,不只是胖 兒童及青少年肥胖漸增,埋下慢性病根源!
- 中耳炎頻頻復發,該怎麼辦?
- 心頭小鹿亂撞 ――心悸該擔心嗎?
- 健身族、肌少族熱衷攝取蛋白質! 蛋白質怎麼吃最健康?
- 染燙髮,要注意哪些問題?
- 楊智超醫師專欄 / 發炎性肌肉病變 ―力不從心的無奈
- 消脂保肝專欄 /消脂保肝,自救也救人!
- 王清泓醫師專欄 / 青光眼如何影響駕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