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65期

出刊日:2023-07-15

返回上一層

腸病毒71型疫苗上市, 該帶孩子施打嗎?

今年腸病毒疫情來勢洶洶,已造成多名重症個案,專家預估疫情可能大流行;而今年7月上市的腸病毒71型疫苗,有多少保護效果?家長該帶孩子施打嗎?
 
諮詢/張鑾英(臺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臺大醫學院小兒科教授)
撰稿/李宜芸
 
2023年COVID-19疫情來到尾聲,年初口罩解封後,過去3年因為防疫而銷聲匿跡的病菌捲土重來,造成一波波呼吸道病毒的感染,而家長最害怕的腸病毒也已來襲,許多托嬰中心與幼兒園接連傳出確診案例而停課。
 
►圖說:2個月至未滿6歲的嬰幼兒可考慮施打腸病毒71型疫苗。
 
 
腸病毒多達上百型 傳染力強
 
腸病毒為一群病毒的統稱,與COVID-19一樣是RNA病毒,因此容易變種;目前已發現約100種,依據病毒的分子特性可分成許多型別,包括常聽到的小兒麻痺病毒(已在台灣絕跡)、腸病毒A71型、腸病毒D68型、克沙奇病毒與伊科病毒等,都是腸病毒的其中一種。因此,感染過某一型腸病毒,還可能再感染其他型別。
 
之所以會稱作腸病毒並非感染後會出現腸胃道症狀,而是腸病毒會在腸胃道中複製繁殖,在症狀最嚴重的這一周透過唾液就會傳染,但即使症狀緩解、恢復後,也要小心糞口傳染,因為腸病毒在腸胃道複製的時間可能長達2周~2個月,這段期間的排泄物都有傳染力。因此不管幼兒或家長、學校老師,都應勤洗手,一旦有確診案例,要確實將周圍環境徹底清潔消毒。
 
典型症狀:
手、腳長水疱、口腔黏膜潰瘍
 
感染腸病毒後,典型的症狀之一為手足口症,會在口腔黏膜、手掌與腳掌出現小水疱,舌頭會潰瘍;還可能有疱疹性咽峽炎,在口腔上顎後方會出現水疱或潰瘍,孩子會發燒1~3天,喉嚨很痛,食慾不佳、吃不下飯。病程大約一周左右。
 
不同腸病毒的症狀比例也不太一樣,若是克沙奇A型,可能以疱疹性咽峽炎居多;而若是腸病毒A71型, 7~8成會出現手足口病、1成是疱疹性咽峽炎、1成是喉嚨發炎、發燒。
 
在治療層面,目前腸病毒尚未有抗病毒藥物,因此仍以症狀緩解與支持性療法為主。如果孩子因為嘴巴破洞、吃不下,可以退燒止痛藥或口腔止痛噴劑來緩解疼痛,在飲食上避免太熱、太硬、太刺激的食物,以軟涼容易吞嚥的食物為主,例如鮮奶、豆花、冰淇淋、布丁等,也要避免孩子脫水,記得多補充水分或電解質水。至於手腳的疹子與水疱,若非常癢,則可請醫師開立抗組織胺緩解搔癢症狀,在家可以擦一點痱子膏止癢。
 
►圖說:腸病毒會在口腔、咽喉出現水疱或潰瘍,影響孩子食慾。
 
嚴防腸病毒A71型、D68型 月齡較小的嬰幼兒 重症機率高
 
腸病毒是幼兒常見的疾病,但並非專攻幼兒,成人也會被傳染,只是多數症狀輕微甚至無症狀。由於多數幼兒不曾接觸過病毒,加上免疫力不成熟,因此幼兒感染腸病毒後引發重症的機率較高。
 
影響腸病毒感染後是否成為重症的因素主要有3個:病毒型別、年齡與性別。
 
在病毒型別上,有幾種病毒容易引發重症、後遺症甚至死亡,其中令父母聞之色變的是曾在1998年造成台灣78名孩童死亡的腸病毒A71型。感染這型病毒除了會出現典型的手足口症外,病毒也容易侵犯到腦幹與脊髓,嚴重可能致死,也可能造成腦幹或脊髓運動神經元受損而出現後遺症,如吞嚥困難需鼻胃管餵食、需要氣切裝呼吸器、類小兒麻痺症候群(肢體無力萎縮)等。另外,腸病毒D68型也會侵犯腦幹與脊髓,另一個特點是會引起急性呼吸衰竭(ARDS),尤其會對有氣喘的小孩造成威脅。
 
至於年齡與性別的部分,以腸病毒A71型來說,年齡較小的嬰幼兒後遺症與死亡率明顯比年齡較大的孩子與成人高出許多。另外,重症男女比約為1.5:1,男童較容易出現重症。其他會影響重症的因素還包括所接觸的病毒量高低,以及個人的免疫力,都可能影響病情的嚴重程度。
 
台灣因為過去防疫嚴實,腸病毒幾乎銷聲匿跡,今年可預期腸病毒感染會比前兩年增加非常多。
 
透過各地合約實驗室的監控可得知目前流行的腸病毒種類,衛生單位與醫療院所能預先做準備,評估重症比例多寡、醫療資源是否具足,也可以針對高危險群特別防治。
 
 
腸病毒A71型疫苗防重症 2個月至未滿6歲可施打
 
今年7月即將開打的腸病毒疫苗是針對最容易引發重症的腸病毒A71型,過去由國家衛生研究院技轉給國光生技與高端疫苗兩家公司,是台灣首支從設計開始做到第三期臨床試驗的本土疫苗,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這兩家疫苗都是以腸病毒A71型B4基因亞型的病毒來製作,原理是用化學藥劑將病毒去活化後再純化,再加上輔佐劑幫助疫苗反應,是相當安全的疫苗製作技術。
 
兩家疫苗的差異在於使用的輔佐劑不同。另外,接種的時間點與用量也不太一樣,而高端因與越南合作完成三期疫苗的臨床試驗,目前以高端的臨床資料較為完整,疫苗保護力可達96.8%。
 
在副作用方面,與安慰劑比較,國光/安特羅的安拓伏腸病毒71型疫苗的副作用以注射部位疼痛發紅居多,疼痛(21.57%)、壓痛(17.59%)、發紅(13.42%),其他也有少部分食慾降低(12.52%)、發燒≧38℃(10.34%)的副作用;高端腸病毒71型疫苗常見的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23.3%)、發熱(23.1%)、煩躁不安(20.4%)、食慾減退(18.9%)。
 
由於2012年後台灣以公衛手段控制住腸病毒A71型的疫情,也因此現年11歲以下的孩子多數沒有抗體,不過因為年齡愈大,相對重症機率較低,目前建議2個月以上至未滿6歲的嬰幼兒可以考慮施打疫苗,尤其年紀愈小愈需要打,希望透過施打疫苗,能預防感染腸病毒A71型並避免重症。
 
要注意的是,這兩款疫苗只能預防腸病毒A71型的感染,接種後,小孩子仍可能感染其他型別的腸病毒,因此仍不能鬆懈勤洗手、環境清潔消毒的基本功。
 
Q感染腸病毒何時該送醫?有哪些重症警訊?
A發燒的當下,孩子的精神通常會很差,父母可先觀察孩子退燒後的活力好不好。即使退燒了仍需觀察一周,通常輕微的感染在1~2天內就會退燒了,若可能是重症,第3~5天是很重要的觀察期,但月齡較小的孩子可能第2天就出現重症。這段期間若觀察到孩子有重症前期的症狀:1退燒後精神活力仍差、意識不清;2持續嘔吐;3 反覆出現多次肌躍型抽蓄(類似驚嚇時的肌肉收縮動作);4心跳加速、喘、冒冷汗;5手腳無力;6吃不好、小便少、嗜睡,可能造成脫水等,建議盡速帶孩子到大醫院就醫。
 
Q若班級發生腸病毒疫情停課,孩子能外出嗎?
A有症狀的孩子仍建議在家多休息,若是沒有被傳染的孩子或者症狀輕微的孩子,並未被限制外出,但建議不要接觸其他的小朋友,以減少腸病毒的傳染。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