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65期

出刊日:2023-07-15

返回上一層

中耳炎頻頻復發,該怎麼辦?

學齡前的孩子是中耳炎的好發族群,時常復發讓父母焦心,究竟何時要去大醫院檢查甚至手術?
 
諮詢/吳振吉(臺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
撰稿/李宜芸
 
兩歲半的樂樂這幾天時常反應耳朵聽到奇怪的聲音,接著又有發燒症狀,診所醫師診斷為急性中耳炎,囑咐吃兩周的抗生素。好不容易快痊癒了,又被傳染感冒,中耳炎再度復發,此後一直有中耳積水問題,吃了快3個月的藥,終於看見積水消退,過程讓父母提心吊膽。
 
 
小兒中耳炎是父母的噩夢之一,尤其剛進托嬰中心或者幼兒園的孩子總會面臨「更新病毒碼」以至大小感冒不斷,除了經常流鼻水、咳嗽外,有時還併發急性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急性期過去後常留下中耳積水(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退也退不了,又容易再次復發,讓父母聽到中耳炎就快昏倒。
 
中耳是耳膜後方的一個空腔,有耳咽管連接鼻咽部,維持中耳的平衡。相較成人,小孩子因為臉型尚未發育完全,耳咽管短且接近水平,一旦呼吸道感染,病菌容易入侵中耳,加上控制耳咽管的肌肉不夠成熟,鼻咽處的耳咽管開口旁也有腺樣體―這是一個充滿淋巴組織的腺體,為身體抵禦病菌的第一道防線;幼兒因為過敏及頻繁的呼吸道感染,腺樣體容易腫脹、肥大,因而影響了耳咽管的開闔,讓中耳積水難退。
 
一旦有急性中耳炎時,醫師從耳鏡觀察耳朵,因為中耳充滿液體或者膿液,可看到耳膜紅通通、腫脹的樣子。孩子可能出現發燒、耳朵悶痛,或抱怨聽不清楚、明顯聽力變差、要求電視聲音開大聲一點、父母需要多呼喊幾次才有反應等。如果是嬰兒或者還沒有說話能力的小小孩,則可能只會有發燒、抓搔耳朵的動作,也可能因為不舒服而哭鬧不休、黏人,需要父母多留意,第一線的醫師也需要例行性檢查耳朵,確認耳朵的狀況。
 
急性中耳炎才需要抗生素
 
當診斷出是急性中耳炎時,最理想的作法是去培養確認是哪種細菌或者是病毒,再看是否給予抗生素,但臨床很難做到。有些國家的治療準則建議先觀察,不立即使用抗生素,這是因為不確定是細菌或病毒引發,避免抗生素濫用。
 
不過在台灣,目前相關研究培養出的細菌大部分為肺炎鏈球菌或者嗜血桿菌等兩大菌種,也因此台灣的醫師通常在看到急性中耳炎時,就會給予約10~20天的抗生素療程,先舒緩孩子的疼痛。由於台灣過去抗生素用得太浮濫,第一線抗生素已有抗藥性,醫師通常會直接給予二線的抗生素如安滅菌(augmentin),效果通常都很不錯,短期使用也不太有副作用或衍生抗藥性的問題;另外也會給予抗組織胺或類固醇的鼻噴劑控制過敏症狀。
 
 
中耳積水長久未退 時間是最好的治療
 
急性中耳炎過後,不少孩子仍存在中耳積水的狀況,甚至積水還沒退,又因為感冒復發,需要再次吃一次抗生素的療程,但急性期過去後,基本上不需要持續使用抗生素。
 
「時間」是中耳積水最好的治療。中耳積水在急性期發作的第一個月內,約有一半的孩子的中耳積水會消退,第二個月再一半的孩子可以退,第三個月則可能剩八分之一的孩子退不了。家長面對反覆中耳炎或中耳積水的孩子,需要耐心的等待,不須過度焦慮。一般來說,在孩子5歲後,臉型漸長,肌肉成熟,中耳炎的狀況就會減少很多。
 
一般而言,醫師透過耳鏡就可診斷中耳炎,並不需要進一步的檢查,所以診所即可診治,然而有非常少數的孩子積水2~3個月無法退,或者半年內中耳炎反覆發作4~5次,此時建議可以到大醫院進一步診治。醫師會安排「鼓室圖」檢測耳壓,若孩子3歲以上,表達能力更好了,也可能安排聽力檢查,評估聽力狀況。
 
積水難退 影響聽力 可採通氣管手術
 
如果觀察到積水並未超過聽骨位置,則還不會影響聽力,也代表已經有空氣進入中耳腔,水快退了,應不須手術。少部分的孩子積水真的很難消退,甚至影響到聽力與學習狀況,此時建議手術,在耳膜上裝通氣管,強制讓耳膜兩邊壓力平衡。由於中耳炎會讓中耳內成為負壓的環境,更容易將黏膜滲出液吸進中耳腔,通氣管手術不只是可以讓積水流出,也讓中耳維持壓力平衡,避免中耳再吸入滲出液。
 
通氣管手術需要全身麻醉,手術是透過顯微鏡或內視鏡,將耳膜劃開一小洞,將中耳蓄積的膿水抽掉,最後在耳膜的小洞上裝上通氣管,手術過程一耳只需5~10分鐘。通氣管的作用在於讓兩邊維持通氣,若只劃開耳膜、清除中耳積水但不裝通氣管,耳膜在1~2天內就會癒合,然而耳咽管功能還不好,很可能又會開始積水。
 
許多父母擔心手術的風險,想到在耳膜上打洞就很擔心,但這是簡單的小手術,通氣管在半年到兩年內就會自己排掉,耳膜也會自然癒合,此時孩子的年紀又大了一、兩歲,臉型變長,耳咽管不再那麼水平,肌肉也更成熟,中耳炎就不容易復發。裝上通氣管後,生活一切如常,只需要小心洗澡時盡量不要進水,另外只要戴好耳塞、泳帽覆蓋好耳朵,也能夠游泳。
 
極少數患者在通氣管掉落後,耳膜仍遲遲無法痊癒,也不須擔心,這不會影響聽力,太小的小朋友進行耳膜修補手術成功率較差,很可能中耳又會再積水,建議可以等到孩子青春期時再進行手術補耳膜,等身體較為成熟時成功機率較高。
 
根據統計,3歲以前有將近8~9成的孩子都曾中耳炎過,6歲的孩子幾乎都曾感染過中耳炎。想避免中耳炎的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感冒。然而孩子總是需要進學校,免不了接受各式各樣的病菌考驗,當感冒時,盡量減少鼻涕蓄積在鼻腔,若孩子年紀太小還不會擤鼻涕,可由父母協助吸鼻子,孩子年紀再大些,若可以接受洗鼻子,也可以幫助清除鼻腔內的髒污,緩解鼻竇炎或過敏性鼻炎的症狀,進而減少中耳炎的發生。
 
 
Q鼻氣球可以訓練耳咽管的肌肉,減少中耳積水嗎?
A有些父母憂心孩子中耳積水遲遲不退,在網路上查詢到國外有鼻氣球(Otovent),宣稱可幫助中耳積水排除。這個氣球是特殊張力的氣球,非一般氣球,藉由鼻子吹氣可以訓練耳咽管的肌肉,臨床觀察有些孩子練習後確實有些效果,年紀夠大的孩子可以嘗試看看,太小的孩子可能無法掌握技巧。此外,想訓練耳咽管肌肉,也可以嘗試吃軟糖,讓孩子多練習咀嚼,但要記得清潔牙齒,避免蛀牙。

成人中耳積水 小心鼻咽癌

雖然中耳炎好發年齡是幼童,但成人也可能出現中耳炎。與孩童中耳炎過後容易出現中耳積水不同,成人急性中耳炎緩解後,未必會出現積水;但若有積水,最常見原因是急性鼻竇炎,其次則是鼻咽癌,因此耳鼻喉科醫師會特別安排鼻咽鏡檢查,確認病人鼻咽部的狀況。建議若有不明原因出現耳朵悶塞、聽不清楚的狀況,應盡速去耳鼻喉科就診。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