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期
出刊日:2024-10-15
返回上一層王清泓醫師專欄 你點的眼藥有效嗎? 降眼壓藥物的單眼測試法
單眼測試法是短期內想要評估藥效比較可行的方法,也是目前美國和大多數先進國家眼科 學會治療準則所建議的。
撰稿∕王清泓(臺大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兼任主治醫師、好甘心診所眼科特聘主治醫師)
青光眼是一種慢性視神經病變,沒有得到即時與正確的治療,視神經將會慢慢萎縮,最後導致失明。治療青光眼的方式,主要是降低眼壓。目前最主要的方法是以點眼藥為主。有將近四成的病人,需要使用兩種以上的降壓藥物,才能夠達到「目標眼壓」,防止視神經持續惡化。使用藥物種類越多,病人遵守醫囑的可能性越低,忘記點藥的次數越多。因此確定給予病人的每一種藥物都是有效的,是治療青光眼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是施點的眼藥是不是有效?要用什麼方法評估呢?最重要當然是觀察病況是否惡化。一般是以視野的變化和神經的萎縮來做為依據。但是青光眼視野與視神經的變化,也是以很慢的速度在進行,而且常常是走走停停,通常也要半年或一年才得以觀察到惡化;甚至要三年、五年持續仔細監測,才能確定變化是否為真的狀況也不少。因此眼壓測量就成為短期內可以給我們答案的方法。但是眼壓也有晝夜起伏,我們測得的眼壓變化,究竟是來自於我們給予的眼藥療效,還是病人本身生理的變化呢?
幾種方法在施行上的困難
目前有幾種方法嘗試解決這個困擾。在做臨床藥物實驗時,我們會在病人點眼藥之前幾天的早上8點、下午1點和下午4點,測量三次眼壓,來代表病人的晝夜變化。並在點眼藥之後數周,同樣的時段來測量眼壓,以便比較眼壓降低的狀況,來評斷該藥物是否有療效。這方法會佔用病人許多時間。門診忙碌的業務,也不一定可以提供每位病人同樣的服務。因此施行上難以普及。
我們會建議有些病人,購買可以自己測量的眼壓計。分別在早上6、9點,中午12點、下午3、6點,晚上9、12點測量眼壓。一天共測量七次。在眼藥給予的前後,測量幾天的眼壓,這樣就可以更客觀的來觀察藥物施行之後眼壓的變化。但是眼壓計的費用並不是所有人可以負擔的,因此也有執行上的困難。

►眼壓測量是評估施點青光眼治療藥物是否有效的方法。
單眼測試法 預估藥物降壓效果
因為以上的困難,「單眼測試法」就成為比較多眼科醫師採用的。這也是目前美國和大多數先進國家眼科學會治療準則所建議的。單眼測試的實行方法,就是在點藥之前先測量兩個眼睛的眼壓,然後選擇其中一眼給予眼藥施點。通常會選擇眼壓較高或者病情較嚴重的眼睛,先開始給予眼藥,然後數周之後再測量兩個眼睛的眼壓。接受治療的眼睛所產生降低的眼壓,代表是病人本身的生理變化加上眼藥的效果。沒有點眼藥的對側眼眼壓的變化,就代表是純粹生理的變化。因此,兩眼眼壓的差值,就代表藥物的治療效果。

舉例而言,點藥之前兩眼眼壓都是20毫米汞柱,我們給予右眼治療數周以後,右邊的眼壓變成15,左邊的眼壓依然20。我們就可以算出這個眼藥降低的效果有5毫米汞柱(情境一)。

如果治療以後右邊的眼壓依然是20,左眼的眼壓卻是25。這個眼藥有沒有療效呢?乍看之下右眼的眼壓依然保持20,好像沒有治療效果。但是左眼的眼壓卻升高到25,表示這個病人的生理變化將原本的眼壓從20升高到25,因此這個藥物依然是有5個毫米汞柱的治療效果(情境二)。

第三種狀況,點藥之前右邊的眼壓是20毫米汞柱,左邊的眼壓19毫米汞柱,我們給予右眼治療數周以後,右邊的眼壓反而升高變成21,看起來不僅沒效果,反而更糟糕? 但這個時候觀察左邊的眼壓卻是26。因此,這個藥物依然是有6毫米汞柱的治療效果(情境三)。

但是「單眼測試法」必須滿足兩個前提假設。第一是兩個眼睛生理上的晝夜變化是相同或平行的。第二假設是病人使用藥物以後,兩個眼睛的反應或效果是相同的。關於這兩個假設,目前眼科醫師仍沒有共識。但是單眼測試是目前短期內想要評估藥效比較可行的方法。「單眼測試法」另外一個重要的用處,則是評估眼藥的副作用。病人點藥後的不舒服或過敏,究竟是來自藥物本身,還是病人原本身體的狀況,單眼測試也比較可以釐清關係。
結語
多數青光眼病人,終其一生需要使用點眼藥控制病情。單眼測試可以協助評估藥物療效與副作用程度。

►治療青光眼最主要的方法以點眼藥為主。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編輯筆記 / 迎接細胞治療時代 再生醫學起飛
- 新聞NEWS一下 / 2藝人接連罹患肺腺癌 健保擴大給付標靶藥物 4期不等於末期
- 新聞NEWS一下 / 英王妃、台灣歌后皆因罹癌接受化療 面對化療不害怕 副作用可緩解
- 從幹細胞到外泌體, 再生醫學研究掀熱潮!
- 病人在家住院,醫師到府看診 在宅急症照護計畫啟動
- 想凍齡, 醫學美容療程怎麼選?
- 力抗失智海嘯! 阿茲海默症診斷及治療的新進展
- 甲狀腺結節,是良性還是癌?如何處置?
- 女性莫名的下腹痛, 是骨盆腔發炎了?
- 皮膚冒出粗糙小顆粒! 如何消除毛孔角化症?
- 皮膚及身上腫塊原因多, 哪些情況要注意?
- 悲傷過度影響生理狀況,甚至出現心碎症候群 如何面對親友離世?
- 如何健康增重?
- 楊智超醫師專欄 / 法布瑞氏症的新治療 口服伴護分子療法
- 消脂保肝專欄 劉泮甫醫師 / 肝纖維化掃描儀 在脂肪肝上的應用
- 內分泌知識小棧 曾宇婷醫師 / 糖尿病人應控制膽固醇、三酸甘油酯 遠離心血管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