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66期

出刊日:2023-10-13

返回上一層

毒品可用來治療憂鬱症?! 擺脫憂鬱還可以怎麼做?

知名歌手疑似因憂鬱症自殺,讓許多人不勝唏噓。在台灣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有憂鬱症狀,許多患者苦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最近澳洲開放以迷幻藥來治療憂鬱症,安全嗎?
 
諮詢/胡海國(臺大醫學院精神科名譽教授、好甘心診所身心科特聘教授)
撰稿/林貞岑
 
才華洋溢的藝術創作人米拉(化名),16歲被診斷為憂鬱症,十多年來狀況時好時壞,聽朋友說國外開放使用迷幻藥治療憂鬱症,他躍躍欲試。
 
在台灣,根據衛生福利部2021年公布的《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報告》顯示,12歲以上的人口約有11.1%、約253萬人有憂鬱症狀;健保署統計更指出,2021年全台抗憂鬱藥物使用人數高達154萬人。
 
研究指出,有三分之一的憂鬱症患者吃藥效果不佳。今年7月1日,澳洲政府開放精神科醫師使用迷幻藥物如MDMA(俗稱搖頭丸)和迷幻蘑菇萃取成分賽洛西賓(psilocybin),用來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指患者經歷重大創傷壓力事件,出現嚴重持續性的壓力症狀,包括過度警覺、逃避、麻木與不斷重返創傷現場等)及難治型憂鬱症,成為全球首個將迷幻藥用於精神疾病治療的國家;在歐美與南美洲也有少數國家將迷幻藥用於治療。為什麼迷幻藥可用來治療憂鬱症?台灣能使用嗎?
 
用迷幻藥對抗憂鬱?迄今仍有爭議
 
在台灣,迷幻藥物屬於二級毒品,目前並不能用於治療精神疾病。
 
迷幻藥何以治療憂鬱症?迷幻蘑菇的主要成分「賽洛西賓」可改變腦中神經細胞連結,讓重度憂鬱症患者毀損、壞掉的情緒連結路徑,重新找到通路,改善憂鬱症。
 
不過,即使澳洲開了第一槍,迄今醫界對於這類新治療抱持保守態度,因為這些迷幻藥不像一般藥物會做許多研究與臨床試驗以了解藥物的效果與副作用,因此藥物的安全劑量、對疾病的有效性、安全性仍不清楚,目前已知可能產生幻覺甚至成癮,還會抑制呼吸、傷害肝腎功能,好處可能比壞處來得少。
 
也因此,翻開目前具公信力的國際醫學期刊評論,大部分認為迷幻藥仍缺乏相關人體試驗,在考慮可能危害身體的情況下,不如選擇其他相對安全的作法,如新型的「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圖說: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的原理是透過電波反覆刺激功能衰弱的腦區,改善情緒。
rTMS電波療法,提升前額葉功能
 
rTMS是一種新型電波療法,常用在重度憂鬱症,原理是透過電波反覆刺激功能衰弱的腦區,藉由活化腦部改善憂鬱症。有研究指出,這類電波刺激能提升左前額葉皮質的活動功能,改善情緒。一般憂鬱症的治療以藥物優先,若藥物效果不佳或副作用太強,可選擇使用rTMS,亦可依照個人狀況,直接作為第一線治療。
 
不過rTMS需要連續治療5周,每周做5次、每次20分鐘,並不方便、也需要自費,因此患者多半會選擇先服用藥物。
 
若是藥物沒有效果或副作用太強,還有電痙攣治療(俗稱電療)可選擇,安全性很高、健保也有給付。接受電療以全身麻醉下進行為宜,並把電極置放於眼睛外上側的額顳處通電刺激,通常一個療程約5~6次,會安排每周3次,2周內做完,目前是相當安全的治療方法,治療效果還不錯,適用於嚴重憂鬱症患者。
 
特別提醒,電療因需全身麻醉,為了安全考量,建議找醫學中心或者有合格麻醉科醫師執業的的精神科醫療院所施作。
 
而且,即使電療或rTMS結束後,仍建議服用抗憂鬱藥物維持,避免憂鬱症再度復發。因為需要治療的憂鬱症患者,大腦構造有其相關病理存在,比起一般人多出許多壓力脆弱點,一旦遇到生活挫折很容易再度發作,因此不能隨意中斷藥物,想停藥必須跟醫師討論。
 
為了避免復發,除了不要太早停藥、讓腦部功能在治療過程中慢慢恢復穩定外,停藥後更要經常檢視自己的精神及腦功能狀況。
 
自我檢測,
及早覺察腦功能是否不堪負荷
 
一個人的精神狀態直接反應腦跟身體的狀態,是每天生活的整體展現,包括情緒、體力、睡眠、腦心智功能、胃口等,當覺察他人或自己的精神出現狀況,就要好好面對處理。除憂鬱症患者,一般人亦可藉由以下「ABCD」的要點自我覺察,及早了解個人壓力是否超標,造成精神及腦功能不堪負荷。如果頻亮紅燈,建議要開始調整生活,做些改變,例如輕度自我療癒。
 
Affect 情緒狀態:是否愉悅、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緒。
Behavior 日常生活:起床、刷牙、工作等日常活動能否規律如常執行。
Cognition 認知:判斷力、記憶力及注意力集中等狀況是否變差
Drive 生理驅動力:胃口、睡眠是否正常,活力是否充沛、自律神經功能是否平穩,其他如對生活各方面或喜歡的事務,如園藝、跑步、性生活等興趣是否降低。
 
輕度憂鬱的自我療癒,你可以這樣做
 
輕度憂鬱的自我療癒可從放鬆開始。首先要經由足定氣靜的心腦操練,使全身放鬆,呼吸平靜,可練習將意念放在腳趾頭,用力下壓5秒鐘,再慢慢放開;深呼吸、讓身心緩緩安定下來。
 
情緒與全身穩定平復了,再思考如何定位自己。考量個人能力、個性及現實狀況去做調整。比如可以放自己一、兩天假,出去走走,放鬆心情,或者找朋友吃飯聊天,重新規劃生活,看看能否鬆動固著的思考模式,產生新思維。
 
倘若經過努力調適,情緒狀況仍無法改善,建議看精神科醫師。這時可以找信任的家屬或朋友陪同看診,有人支持,可減輕壓力,避免感到孤單,有助早日走出憂鬱陰霾。
 
比吃藥更有效:建立大腦健康存摺
 
藥物不是萬靈丹。許多人覺得藥物無效,然而不是藥無效,而是生活太老套!
 
生命是演變的過程,要改變才會有新生命。建議憂鬱症病人除了服藥外,平常需要刻意累積生活的素材及體驗,像是觀察花草樹木、開拓人際交流、藝文創作、看電影、學烹飪或閱讀,豐富的生活體驗不只建立自己與他人、與土地的連結,更能改變腦結構,建立神經連結新迴路,如同在大腦存入豐富資本,即使遇到挫折壓力,也能應付自如。
 
盡量把精神專注在建立新的生活裡。過去的恩怨一時不可能忘掉,就把它暫時放進倉庫,把能量用在當下,把新的生活經驗當成重點,慢慢淡去過去的挫折傷害。
再來要經營「精神樂活家族」:除了血緣上的家族,要有精神上可以相互支援、深度交流的「類家人」,大家彼此陪伴照應,生活裡很多疑難挑戰,便能迎刃而解。
 
當親友憂鬱 千萬不要說:「這沒什麼」
 
美聲天后李玟離世,留下無限唏噓,令人不禁感嘆,為什麼許多看似一帆風順的人,心裡卻過不去?
 
每個人的腦特性不同,對不同事物的挫折耐受力也大不相同,有些人失戀沒多久就能重新再愛,有些人痛到一輩子不敢再碰愛情;也有人的罩門是升官、工作或金錢,對每個人來說,單一事件造成的壓力都不同,有時就是會卡關過不去。
 
痛苦是事實,不要去否定它。當看到親友陷入這類痛苦,不要對他說「這不重要」,一定得施展同理心理解他的痛苦:「我知道這種情況很辛苦,很難處理,我們可以談談。」陪伴、傾聽他們說說這痛苦有多深,包容並接受現況,理解他們卡關在哪裡。然後帶著他們離開原來環境、轉移注意力。譬如可以約他們出去走走,即使邊走邊說邊哭也沒關係。若不想出遠門,一起到附近買咖啡、甜點再回家喝下午茶也很好。適當的活動,對憂鬱症治療很有幫助,可以從出「短門、中門到遠門」,慢慢拉長時間,協助朋友拉開栓緊的心鎖。
 
千萬不要對憂鬱症患者說「你不要這麼想」或是氣極了罵他們「再這樣我就離開你!」直接否定憂鬱症患者的感受或者威脅他們,反而會讓病情加重。
 
憂鬱症是現代生活型態的綜合產物。年紀輕的人沈迷3C,卻忽略了身旁的人及風景,到後來沒有朋友、沒有生活的回憶,變成孤獨的存在;也很常見年紀大的人,自己孤零零一個人單獨住,加上外賣、網購盛行,不需與人接觸,人與人的情誼量減少,如果生命再沒有拓展開來,腦迴路單一死板,很容易引發憂鬱症。
 
人生如同一盤菜,有酸甜苦辣,不能只有苦辣味,還要拿點「甜」來調味,這甜,正是來自平日生活的經驗累積,當美好的生活經驗愈多,大腦資產愈豐富,人生這盤菜,就能炒出與眾不同的鮮美、有滋有味。
 
Q:憂鬱症何時可以停藥?
A:憂鬱症用藥一般在使用後須先等候三周,觀察藥物劑量是否足夠, 再來做調整,若無效可考慮其他治療方法,如電療或電波療法。
 
除藥物外還要配合生活改變,效果更好。許多憂鬱症患者很常自覺病情改善就停藥,生活卻沒有太多改變,很容易復發。通常醫師會觀察患者生活豐富很多,建立了腦內新迴路後,就可準備停藥「畢業」了。但停藥後建議定期回診,讓病人慢慢有自信,也保留隨時可以回診找醫師的彈性。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