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期
出刊日:2019-07-12
返回上一層聰明養生術/天天低頭滑手機,脖子也「當機」了!如何正確保養頸椎?
自從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問世後,現代人低頭的頻率愈來愈高,頸部酸痛也成了文明病。如何減少頸椎傷害?
撰稿╱郭正雅(杏誠復健診所主治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
40歲的陳女士是電腦工程師,平常工作以打電腦為主,生活重度依賴手機,下班後喜歡躺在沙發上看電視。過去一年來有肩頸痠痛的問題,疼痛逐漸擴散到後背及左手臂,直到一個月前左手背開始麻痛,讓她晚上睡不好,於是來到復健科就診。
經過檢查發現,雖然她的頸椎還沒有明顯退化的現象,卻已經有神經根被壓迫的症狀。她接受兩個月的藥物、頸椎牽引及運動治療,調整工作環境及生活型態後,疼痛不適改善很多,又能有一夜好眠了。
低頭滑手機 頸椎壓力暴增
當我們站好看遠方的時候,脖子支撐頭部的力量大約是4.5公斤,當我們低下頭看手機的時候,頭愈低、支撐的力量愈大,可能會增加到27公斤(如下圖)。所以除了滑手機,所有低頭的動作都會增加頸椎壓力,例如從事需要看著雙手做事的工作、電腦螢幕太低、看書寫字姿勢不正確等。輕則造成頸部肌肉緊繃,重則引發頸椎關節退化、椎間盤突出等。
如果習慣把頭側向一邊或聳肩,會讓頸椎排列不正常,日積月累也會受傷,例如電腦總是放在書桌某一邊工作、側臥看電視、習慣性聳肩等。
頸椎疾病繁多
頸椎如果受傷了,可能會出現脖子、後背、肩膀、手臂手指麻痛、肌肉無力、感覺異常及反射異常等症狀。頸椎相關疾病繁多(表一),而長期姿勢不良、脊椎旋轉或側彎、肌無力、足踝問題等,最後也可能導致頸椎出問題。
表中列舉了這麼多讓人困惑的專有名詞,其實只是要說明,並不是所有的頸部酸痛都是因為脖子長骨刺。需要有正確的診斷,才能對症下藥。
椎間盤突出不一定跟症狀相關
有一個醫學研究,分析了一群「無頸椎症狀」者的磁振造影影像,結果超過65歲的人高達57%都有頸椎椎間盤突出。也就是說到了一定年紀,大家多少都會有點退化,影像檢查就算有異常,如果沒有症狀也不用太驚慌。從另外一個角度想,X光看到的頸椎退化,也不一定跟手麻有直接關係,良好的鑑別診斷還是非常重要的。
表一:頸椎相關疾病
◎ 頸部肌肉拉傷、肌筋膜疼痛
◎ 頸椎退化、小面關節退化
◎ 椎間盤退化或突出
◎ 頸椎移位或滑脫、後縱韌帶鈣化
◎ 頸神經根病變
◎ 脊髓病變
◎ 感染、腫瘤、風濕免疫疾病、血管疾病
頸神經壓迫先保守治療
符合適應症再考慮手術
若是有頸神經壓迫,其治療方式目前並沒有定論怎麼做比較好,所以不同的醫師所做的處置可能差異會很大。
原則上,治療可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一般來說除非短時間內越來越無力或是有中樞脊髓病變,還是會先進行保守治療。醫學研究發現,無論沒有治療或是接受保守治療,40~90%的病人都會痊癒,但是有三分之一的人會復發。
保守治療包括口服藥物、改善生活型態、物理治療、頸椎牽引和藥物注射。雖然並沒有證據顯示運動對預後有幫助,但是一直保持不動會讓整體疼痛感上升,所以只要醫師判定沒有中樞神經的問題,還是建議在不加重疼痛的範圍內,維持輕度的活動。通常非侵入性治療6到8週後需要再重新評估,如果症狀還是很嚴重,可以考慮類固醇注射或是增生療法治療。
什麼時候該進行手術治療呢?當有明顯頸椎不穩定、脊髓病變、或是肌肉無力一直惡化,而磁振造影或電腦斷層也檢查出相對應的病灶,就該慎重考慮了。不過也有專家將6至12週持續的神經痛納入手術適應症。
頸椎牽引的角色
頸椎牽引是給脖子一個拉力,理論上可以稍微分開一節一節的頸椎、增加頸椎關節間的距離、幫神經根減壓、並舒緩痙攣的肌肉。目前並沒有大型的研究支持頸椎牽引有效,但是對於不想接受注射、或還不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頸椎牽引算是相對安全的治療選項之一。
在接受頸椎牽引之前,通常會先安排影像檢查,來排除可能的禁忌症(表二)。如果牽引治療讓症狀更嚴重,例如麻痛感加重,或是出現無力的症狀,就應該要立刻停止。
表二:頸椎牽引禁忌症
◎頸椎骨折或手術後
◎頸椎不穩定、骨質疏鬆
◎嚴重椎間盤突出
◎脊髓病變
◎感染、急性發炎
◎癌症、心血管疾病
◎懷孕 ◎牽引焦慮症
造成頸神經壓迫的危險動作
可能即刻惡化病情的動作是同時轉頭又仰頭;例如洗頭髮的時候,頭後仰再偏頭沖洗額角;打羽球時,仰頭轉頭救後方的球;游泳自由式換氣姿勢錯誤,怕吸不夠氣努力仰頭;把頭垂掛在床邊想放鬆脖子等,這些動作都可能加重頸神經壓迫以及頸部動脈病變,已有相關病史的患者更須特別注意。(表三)
表三:脖子痛需要立即就醫的情況
◎ 近期有重大頸部創傷
◎ 無力、走路不穩、失禁
◎ 脖子向前彎的時候有觸電感
◎ 發燒畏寒、近期有注射藥物
◎ 免疫力低下、長期使用類固醇
◎ 無法解釋的體重下降、癌症病史
◎ 合併頭痛或是視力問題
◎ 前頸痛
Q:手麻是否跟頸椎有關?如何診斷?
A:不一定,因為還有很多疾病可能導致手麻(如下表)。綜合詳細的病史和理學檢查,歸納出大方向的病因,必要時再搭配X光、神經傳導電學、肌電圖、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等檢查來佐證,才能有完整的診斷。
會引起手麻的疾病
◎ 腕隧道症候群、尺神經病變
◎ 臂神經叢病變、胸廓出口症候群
◎ 腱鞘囊腫 ◎ 糖尿病、中風
◎ 維他命缺乏、酒精中毒
◎ 神經系統腫瘤、類澱粉沉積症、
多發性硬化症、自體免疫疾病
◎ 感染、血管炎、藥物副作用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編輯筆記/從細微處觀照健康
- 健康新聞/于美人自嘲「梁山泊好漢」 手術6小時取出108顆腎結石
- 健康新聞/資深演員馬如龍病逝 罹罕見神經內分泌腫瘤
- 封面專題/尿液藏健康「泌」密 排尿情形總體檢
- 熱門話題/基因檢測、液態切片「算病」掀熱潮
- 焦點特寫/保護心血管 「壞膽固醇」治療目標值再降低!
- 醫學新知/腫瘤細胞 如何在高突變率中精巧求生?
- 面對疾病/肺腺癌病例頻傳!手術後,該如何照護?
- 面對疾病/高血壓引起的出血性腦中風 該如何搶救?
- 面對疾病/眼壓正常不表示沒有青光眼! 預防青光眼的正確觀念
- 面對疾病/關節積水怎麼辦?
- 面對疾病/擠不掉的「痘痘」!皮膚粉瘤是什麼?要緊嗎?
- 身心樂活/「搞操煩」、容易緊張…是罹患焦慮症嗎?
- 楊智超醫師專欄/「公主病」發作?!神秘的纖維肌痛症
- 粘醫師消脂保肝專欄/消脂保肝還護「奶」
- 內分泌知識小棧/糖尿病新藥輩出 降血糖更精準、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