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68期

出刊日:2024-04-15

返回上一層

內分泌知識小棧 曾宇婷醫師 / 糖尿病人易骨鬆,骨折風險增!

糖尿病在65歲以上人口盛行率接近30%,骨質疏鬆症也與老化有關,近年許多研究發現糖尿病與骨質疏鬆息息相關,該如何防治?
 
撰稿╱曾宇婷(好心肝門診中心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台灣目前已是高齡社會,推估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就表示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全國總人口數之20%,達到500萬人口數!因此,與老化相關的慢性病防治攸關老年人是否能健康老化,其中骨質疏鬆症是一個常見但容易被忽略的老化疾病,骨質疏鬆症增加各部位之骨折風險,若是脊椎體壓迫性骨折造成慢性疼痛,髖部骨折造成臥床行動不便,兩者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增加家庭照護重擔。
 
糖尿病在65歲以上人口盛行率接近30%,同樣與老化有關,近年許多研究發現糖尿病與骨質疏鬆息息相關。
 
糖尿病人骨代謝不佳
 
美國國家衛生院最新的定義則強調骨質疏鬆症為「一種因骨骼強度減弱致使個人增加骨折危險性的疾病」,骨骼強度包含骨密度及骨骼品質,由骨生成及骨吸收持續進行緩慢的代謝(bone turnover)來維持其強度,而糖尿病人的骨代謝不佳,慢性高血糖除了會抑制骨生成細胞的作用,骨質生成及礦物化變慢,引起之糖化終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結合骨質中的膠原蛋白,也導致骨骼變脆弱,甚至活化發炎激素TNF-α和IL-6,引起慢性發炎、加速骨吸收,最終造成骨質流失。
 
第1型糖尿病患因缺乏胰島素,骨生成細胞功能不佳,以致骨密度偏低。第2型糖尿病患在胰島細胞尚未衰退階段,雖然骨質密度可能正常,但是骨骼內部顯微結構(骨小樑)較疏鬆,因此骨骼較脆弱、骨骼品質差,尤其是髖關節部位的骨折風險增加。
 
糖尿病除了影響骨質密度,也會因為血管病變的併發症,例如周邊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視力不良、腦血管病變,導致跌倒風險增加,甚至病患若使用胰島素或是口服促胰島素分泌藥物,有可能因低血糖而跌倒,整體而言,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風險是增加的。
 
增強肌力、避免跌倒 有骨折危險應用藥
 
糖尿病人平時應加強維生素D及鈣質的攝取,並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每天至少攝取每公斤體重0.8g的蛋白質,特別是在阻力訓練後補充更佳;另建議從事負重運動、肌力增強運動和平衡訓練,以避免跌倒。具有骨質疏鬆高風險因子者應該盡早檢測骨質密度,例如65歲以上長者、停經後婦女、體重較輕;以及曾發生低衝擊力骨折,特別是髖部、脊椎骨、腕部骨折以及身體較衰弱、行動不便的跌倒高危險群,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為骨質密度檢測標準方式,最好同時檢測腰椎及髖部兩部位。
 
至於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則有以下兩大類:
 
抗骨質吸收劑:口服及注射型雙磷酸鹽藥物、選擇性雌激素接受體調節劑(raloxifene鈣穩)、抑制RANKL單株抗體(denosumab 保骼麗)。
 
促骨質生成劑:重組的人體副甲狀線荷爾蒙片段(teriparatide 骨穩)、近期上市的抑制sclerostin單株抗體(romosozumab 益穩挺)。
 
對於已發生骨折或是骨折高危險族群,應使用藥物治療。值得注意的是,必須規劃長期持續性及接續性的療程,太早停藥或是完全停藥會造成原先增加之骨密度流失,甚至增加反彈性骨折機率,不可不慎。
 
骨質疏鬆症其實就跟糖尿病一樣,是需要定期檢測、長期用藥控制的慢性病,不一定會有症狀,但是只要控制得當,可以減少其併發症發生,達到健康老化目標。
 
►糖尿病人更易流失骨質,應積極控制甚至用藥。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