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71期

出刊日:2025-01-15

返回上一層

粘曉菁醫師 / 減重多少才算成功? 目標設定與增肌減脂訣竅公開!

94歲的大哥來到消脂保肝門診,希望能增肌減脂,過得長壽又健康;候診時巧遇一位即將達到體重目標的30歲準新娘,兩人相視一笑,被彼此的減重動機所溫暖,相互鼓勵肯定:消脂保肝是一輩子的志業!
 
撰稿╱粘曉菁(本會執行長、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臺灣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只靠少吃減重 肌肉也會流失
增肌減脂有訣竅
 
不論是因何種理由想要減輕體重,動機是成功減重最重要的關鍵,但研究發現,減重若僅單靠飲食控制(少吃)而不運動,肥肉雖然少了,肌肉也幾乎呈等比例減少;唯有飲食控制、增加蛋白質攝取並加上運動,多管齊下,才能真正雕塑體態,達到增肌減脂的目的。而目前含有腸泌素成分的各種減重藥物,可有較高比率的減脂肪效果,在減掉的總體重中脂肪減少的比率可高達61~75%,且在減重過程中也能留住身體較多的肌肉量,因此成為全世界很夯的藥物,甚至一針難求。
 
由於每個人年紀、疾病病史、個人體質、經濟能力等等均不同,完美體態沒有絕對的黃金標準,身型纖瘦的美人趙飛燕若生在偏愛體態圓潤如楊貴妃身材的唐朝,可能連入宮當宮女的機會都沒有,不同年代或社會潮流對胖瘦的看法不見得一樣,因此,減重不應是盲目追隨潮流,確立正確的減重價值觀非常重要。
 

減重目標分3級 改善疾病嚴重度

 
 
其實病態減重與病態肥胖都是一種疾病。而誰最需要減重呢?減掉多少體重才算成功呢?這是絕大多數人的疑問。統整數個研究報告,可將減重目標大致分為3級,達成任一目標即有機會改善原有疾病嚴重度,如上表。
 
藥物治療漸成主流
當年梟雄非萬年霸主?
 
一項大型研究收集近170萬沒有糖尿病的肥胖病人,其中5,173人接受代謝性減重手術,81,092人使用腸泌素改善肥胖問題,1,547,174人沒有接受手術或藥物治療。結果顯示,接受手術者有較高比例是個人疾病史較為複雜、嚴重,且擁有較多的慢性疾病。此外,比較2022年下半年與2023年下半年兩段期間,接受代謝性減重手術的病人量減少25.6%,使用腸泌素治療的病人量足足增加132.6%,這結果似乎顯示減重外科手術有逐步被取代的趨勢?
 
以目前的減重成效來看,代謝減重手術可減25~35%的體重,仍高於以腸泌素為主的減重藥物治療(可減15~25%的體重),因此仍有其不可撼動的肥胖症治療地位。但縱觀醫學歷史發展,例如:肝癌傳統手術會留下大傷口,如今已進展到有機會使用體外高強度超音波組織碎化術(Histotripsy)進行治療,達到無傷口的境界;胃潰瘍的治療也從過去必須手術切胃,進步到以藥物治療為主;甲狀腺機能亢進則從手術切除腫大的甲狀腺,演變到如今以藥物治療為主流。
 
這些發展歷程見證了疾病治療逐步從開刀進展到以非侵入性的藥物治療為主,然而手術治療不會消失,而是與其他療法相輔相成,共同提供病人最佳的療效。
 
消脂好健康
朝向整合性個人化治療
 
萬病胖為首,許多研究再再顯示肥胖症儼然成為許多疾病的根源,若能從根本解決肥胖問題,即可治療肥胖相關的疾病與併發症。因此,應從最重要的身體組成分析檢查開始,了解身體肌肉與脂肪的組成比例,才能設定個人專屬的減重目標。接著,評估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新陳代謝內分泌系統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泌尿及乳房婦女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綜合性地評估個人身心疾病嚴重度,並搭配完整的飲食營養控制、體適能運動指導。最後再依據個別需求,有計畫地安排個人化的藥物或手術療程,且持續追蹤,讓整合性團隊共同提供照護,才易達到成功消脂與維持健康的目標!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